稻谷飘香,小龙虾遨游。8月初,记者走进杨侨镇石岗岭办事处,看到了这和谐共生的一幕,而这源于该办事处因地制宜发展“虾稻共作”产业项目,可实现“一田多收”。
所谓“虾稻共作”,就是在稻田边上挖一条围渠饲养小龙虾。在石岗岭办事处的虾稻田里,可以看到外围挖了一条宽度约3米、深度约1米的环形围渠,而稻田中间则生长着水稻,小龙虾在围渠和禾苗底下“随心所欲”地活动着。
“之前这片田是撂荒耕地,为了盘活撂荒耕地,我们结合水资源优势和地形地势引进了虾稻共作产业。”杨侨镇石岗岭办事处挂职干部潘小龙告诉记者:“这片虾稻田面积有86亩,预计12到月份时能够产出首批小龙虾,小龙虾亩产能够达到400斤,亩产稻谷大概有600斤,实现‘一田双收’。”
原来,此前石岗岭办事处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无暇打理田地,这片田地便成为撂荒地。考虑到该办事处缺乏特色产业、且收入渠道单一,杨侨镇政府便结合地理环境优势,乘着“五谷丰登”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东风,大力发展“虾稻共作”项目。通过“公司+办事处”模式,把86亩土地流转到专业公司进行“虾稻共作”运营。
“原本撂荒耕地地租收入为零,我们盘活了以后地租也水涨船高,租金达到近1400元,预计给办事处增加经营收入近12万左右。”潘小龙开心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小龙虾养殖管理难度不大,技术人员定期过来查看小龙虾适应性情况,并进行相应调整即可,目前小龙虾长势良好,预计首批反季节收获的小龙虾可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
“这片田看上去杂草比较多,因为小龙虾对农药是比较敏感的,所以稻田从来不打农药。”潘小龙向记者解释道:“稻谷主要是以小龙虾的粪便作为养料,小龙虾则食用稻田里面的微生物和昆虫,所以产出的稻谷和小龙虾都是近乎天然的状态,价格相对来说也会比较高。因此,既实现了经济增值,也实现了生态增值。”
金黄的稻穗“笑”弯了腰,生猛的小龙虾“横行无阻”,白鹭栖息翱翔虾稻田间,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振兴美景图让人心旷神怡。眼下,“虾稻共作”产业项目已成为石岗岭办事处的特色项目,未来,该项目还将围绕“五谷丰登”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与水库养殖、香樟公园、环湖绿道、滨水广场等相互配合,配套推出虾稻田打卡、小龙虾垂钓、小龙虾美食等休闲娱乐项目,打造三产融合新产业模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