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 新突破丨新兴: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南方+

八月,云浮市新兴县广袤大地上处处一派生机勃发、绿意盎然的景象。在各大旅游度假区,游客人流熙攘,笑逐颜开;在筠城国际广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相会于此;在新成工业园东园项目工地,工人们正加紧施工;在各镇村大小农场,硕果飘香沁人心,尽享丰收的喜悦……新兴,这座禅意名城正以新的形象,展示着融湾桥头堡的精气神,阔步向高质量发展的融湾先行示范县、全国百强县迈进。

新兴县精准发力“百千万工程”,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谢冠瑜 摄

新兴县精准发力“百千万工程”,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谢冠瑜 摄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也是拓展经济纵深、再造空间优势的头号工程。今年以来,新兴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产业、人文等优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发力“百千万工程”,举全县之力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强化乡镇节点功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精准定位赋能发展

力促强镇兴村富农

在今年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云浮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上,云浮市委赋予新兴争当云浮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新目标新使命,对新兴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下的新兴目标和路线都非常明确——聚焦打造“融湾先行示范县”、奋进“全国百强县”,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争当云浮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毗邻珠江三角洲,大湾区城市“环抱”的新兴县,是云浮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相互连接的桥头堡。1521.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2个镇、199个村(社区)星罗棋布、交织成网。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差别较大,发展基础不尽相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下好“百千万工程”先手棋,一刻也不能等。新兴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及办公室,组建县域经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决策咨询和村级集体经济6个工作专班,进一步抓实抓牢“百千万工程”关键环节,推动责任传导到位、工作执行到位,举全县之力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强化乡镇节点功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此基础上,新兴制定出台了《中共新兴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若干措施》《新兴县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责任分工方案》《关于开展“能人队伍”创建活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推进新兴“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政策支撑、人才支撑,力争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画卷。

实施“百千万工程”,在镇村一级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农民腰包鼓起来、产业强起来。新兴各镇村紧抓实施“百千万工程”机遇,科学分析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把城乡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勇立潮头敢闯会创 

蹚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今年5月29日,云浮市首个“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在新兴县簕竹镇榄根村委黄塘自然村开工建设。该家庭农场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从2024年开始每年将为黄塘自然村带来不少于9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激发自然村发展活力,有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是新兴以勇立潮头、敢闯会创的姿态蹚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的生动缩影。在“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取得长足成效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新兴探索推动“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坚持边干边研,召开专题工作会,制定攻坚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重点以12个镇打造先行先试“试点村”为主抓手,实现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兴推动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加快促进乡村振兴。梁桂婵 摄

新兴推动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加快促进乡村振兴。梁桂婵 摄

新兴大地,水清山朗,稻香鱼肥,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走进新兴县新城镇鱼苗孵化产业园内,布龙村党支部书记梁国坚正在指导工人打捞和挑选鱼苗,经过一番细心挑选,工人将优质鱼苗重新投放至专门的养殖池。这是新兴“能人队伍”助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真实写照。

立足资源禀赋,新兴坚定走好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渔业为核心,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深度参与”的机制优势,聚力打造“一带二区三心多基地”的县域水产产业园,实现水产养殖发展“科技化、高效化、规模化”。以科技为引擎,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流联系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建成4家水产良种繁育及智慧养殖基地,打造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以市场为导向,抢抓预制菜发展机遇,因势利导推动县内各预制菜生产企业组成产业联盟,做好水产品加工全产业链完善升级,推动新兴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打造“融湾先行示范县”、奋进“全国百强县”,新兴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提升融湾发展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创建“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为契机,统筹推进县城首位度、圩镇集聚度、乡村美丽度建设,提高与湾区城市群的融合度,致力打造品质之城、特色县城,成为生态建设发展区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广东代表,国家示范”。

产业赋能“强筋壮骨”

县域经济活力迸发

产业振兴是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瓶颈、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的有力武器。

作为农业大县,新兴坚定走好农业产业现代化之路。全面实施“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通过健全管理机制、落实要素保障、深化研发合作以及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深化“1+7”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科技创新平台,做实科技人才“引育留用”文章,有序推动技术规范制定完善和各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其中县内畜禽种业已打造成全国最大、认定新品种最多、育种技术领先的行业发展高地。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公示名单中,新兴榜上有名,这正是新兴推动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最好印证。

作为融湾桥头堡,在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的背景下,新兴积极发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学习、走企业、探园区、谈合作。今年以来,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新兴充分挖掘本地优势特色资源,加快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多措并举开展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聚焦金属智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有机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县镇党政班子领导组团外出,锚定大湾区城市群强化招商引资,推进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紧紧依靠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设立的招商引资联络处及聘请的招商顾问,推行以商引商、乡贤招商、叩门招商、节会招商等多方式开展招商引资。

聚焦园区经济,新兴着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成链发展。紧抓毗邻珠三角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及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和广湛高铁等多重战略机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注入发展动力,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新成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和省特色产业园区(金属制品)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进一步集聚、优化和壮大金属智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有机食品四大主导产业。

重点项目引得进,更要留得住。新兴在打造清爽的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下狠功夫,强化政府和企业层面的深度合作,积极帮助龙头企业解决项目用地、报建等问题,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如今,新兴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滚滚热潮,项目建设正酣。一个个项目开花结果,孕育新的增长点;一批批项目落地生根,成就新的增长极。

●创新案例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学理论、看展演、享服务……”在新兴,有这么一些地方,坐落在各镇、村之中,市民群众可以随时到此进行“精神加油”。

在加快推动“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新兴善于串起“两个文明”红色线,注重激发区域协调发展新活力,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通过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传播新思想、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深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文明之花盛放在新兴大地,让新兴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结合地方实际,新兴坚持“城乡融合、全域覆盖、惠及全民”,发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推动文明创建提档升级。同时,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持续评选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媳”、“好邻居”,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如今,无论漫步城区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还是行走在乡间小道,田间院落、宣传栏、文化墙、广告牌、电子显示屏、建筑围挡上,一幅幅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创建公益广告以及文明景观小品如影随形,让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还能感受正能量的熏陶。

近年来,新兴充分利用各种载体、阵地、场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强宣传、广覆盖,力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山清水秀、明亮整洁的城市环境与崇德向善、好人频出的城市温度相映生辉,推动新兴不断向“文明高峰”攀升。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作为广东著名的旅游强县,新兴在加快推动“百千万工程”过程中,聚焦做活三产,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做优美丽乡村,绽放“美丽经济”。

县域经济强起来,组团式发展增添新动力。前不久公布的“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中,新兴榜上有名,这是新兴连续第五年入选旅游百强县榜单。接下来,新兴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文旅融合,深化品牌内涵,引育文旅产业新增量,擦亮新兴旅游金名片,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融湾先行示范县、奋进全国百强县贡献更多文旅力量。

●一线实践

太平镇:

党建引领聚合力 同频共振促发展

迎着晨曦,沿着新兴县太平镇“红星闪耀·富美太平”乡村振兴示范带行走,沿路的红色阵地与彩色墙绘、绿色产业、富美乡村交融映衬,呈现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近年来,太平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持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实现党建工作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互促互进。

“未来三年,依托我们古村落的特色,努力把村子建设成为‘书香、古韵、和善、生态’的宜居宜业和美家园。”在今年1月的“屋场夜话”共话乡村发展活动上,太平镇悦塘村党总支部书记伍剑平向村民介绍说。

村史馆的“屋场夜话”活动是悦塘村党员群众议事论事的主阵地。一直以来,太平镇积极推进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以党群议事为切入点,打造了一批党群议事公园、长廊、议事厅,不断完善党员群众议事商事服务。

“结合‘康养+民宿+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利用毗邻象窝生态园、醉美西水等资源优势,西水村引入投资金额200万元,将废弃的西水小学盘活,打造特色的乡村康养文旅项目,推动村集体每年保底增收4.5万元。”在2023年村级“书记项目”研讨会上,太平镇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分享了项目经验,并与大家一起探讨谋划新一年度“书记项目”。

抓牢党建引领“牛鼻子”,以书记“小项目”撬动乡村产业“大发展”。2022年,太平镇创新“乡村振兴示范带+书记项目”模式,引导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围绕示范带建设积极谋划项目,引进了蓝莓、辣椒等优质种植项目7个,康养文旅项目2个,建成了集体经济年收益达20万元的悦塘光伏发电项目,推动镇村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亮点

八大行动全面推进“东融湾区”

加快广湛高铁建设,同步推进广湛高铁新兴南站公交枢纽、衔接道路等工程建设;探索构建“湾区总部+新兴基地”“湾区总装+新兴配套”“湾区研发+新兴制造”等合作共建模式;加快构建“以县城镇为龙头、中心镇为纽带,牵引带动卫星镇”的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

日前,《新兴县全面推进“东融湾区”战略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提出将借力“双区驱动”“双核联动”,全域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等三个重要平台建设,紧扣改革、创新、产业、市场“四个联动传导”,突出交通互联、产业共建、生态共济、政策共享、社会共融等关键点,不断拓展全域东融的深度广度,持续激发新兴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其中,新兴将实施“东融湾区”八大行动,包括交通互联互通、园区经济承接、镇域经济联动、资源经济对接、营商环境改革、科技协同创新、生态共济共治、社会共融互促等八大部分,并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干货满满、亮点颇多。

【撰文】梁桂婵 方镇彬

编辑 李婉芬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