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塘内藏大文章,佛山召开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现场会

南方+ 记者

1

推动水产养殖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优质型转变,佛山的养殖池塘改造“大计”进展如何?8月14日,佛山市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现场会在南海区九江镇召开,会议通报了佛山自去年以来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情况,并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当天,佛山市副市长黄少文一行现场考察了海寿岛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提升项目,实地查看海寿岛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情况、美丽渔场及养殖尾水集中处理区建设情况,随后在九江镇政府召开座谈推进会。

会上,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战通报了全市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进度并介绍下一阶段工作思路;南海区、三水区,南海区西樵镇、高明区明城镇分别作经验介绍。

黄少文一行现场考察海寿岛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提升项目。

顺利完成10万亩首个年度建设任务

为加快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去年,佛山市委、市政府率先开展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一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佛山顺利完成了首个年度10万亩建设任务,同时2023年度12万亩改造提升任务也正在有序推进。

受养殖周期等因素限制,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年度任务考核分为三阶段考核:分别为立项率考核,当年12月底前立项率应达到100%;开工率考核,次年3月底前开工率应达到100%;验收率考核,次年6月底前验收率应达到100%。

截至2022年度任务考核最终节点(即今年6月30日),佛山全市2022年度改造提升任务已验收面积为10.06万亩,已验收面积占年度任务达101%。截至8月12日,2023年度改造提升任务已立项面积为5.06万亩,占年度12万亩改造提升任务的比例为42%。

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有序推进的背后,是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扛起了责任、是系列政策文件的有力支持、是不断探索出的有效“打法”打出了成效。

为规范推进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佛山陆续出台了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方案、项目实施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挂图作战制度、上图入库制度、监督抽查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制度,还建立了专家库,探索研究了7类适合佛山实际的尾水改造技术规范,开展了一系列政策宣传宣讲活动,实现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养殖池塘改造并不容易,不能走传统路径。为此,佛山引进应用了一批新型养殖尾水技术模式,部分还属首试。同时,佛山各级想方设法“找钱”,探索出很多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养殖池塘改造的新方式。经过探索努力,形成了“国资统一代建统一运营”“集约奖励+招商引资+园区开发”“水产保险+鱼塘改造+园区运营”等多种创新模式。

给项目“体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佛山市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部分地区勇于探索创新,形成了很好的经验做法。”黄少文对养殖池塘改造工作表示肯定。

座谈会现场。

接下来如何做?

关键是摸清底数抓部署、扭住关键抓重点、撬动资金抓机遇、部门协调抓配合、强化责任抓落实。

会议透露,在前期摸查的基础上,佛山要进一步开展项目“体检”工作,按照“改造一批、策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科学编制和调整池塘改造项目铺排。要坚持改造与管理齐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达到“一次改造、长期保持”的良好效果。

同时,要紧盯国考省考断面、养殖水域滩涂限养区等焦点问题,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做实做细前期工作,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力争集中优势“兵力”取得若干标志性成果。

在撬动资金上,佛山各区在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的同时,还要通过地方配套、专项债券、社会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按照“政府补助一点、银行融资一点、国企投资一点、经营者自筹一点”的总体思路,加强与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合作,畅通多方主体合作共建的渠道,激发社会资本主动参与、合作共赢的市场活力。

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财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因此必须打破部门藩篱、厘清监管责任,协调化解矛盾问题,共同推进池塘改造。

黄少文强调,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抓好养殖池塘改造工作,要加强统筹,抓部署、抓重点、抓进度、抓机遇、抓落实,集中优势力量推进养殖池塘改造。

【采写】南方+记者 王蓓蓓

【摄影】陈少俊

无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