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着“补药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的说法,这是真的吗?人参、冬虫夏草、灵芝等名贵中药就是最有效的进补中药吗?
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梁志球主管中药师为您介绍一种亲民补药黄芪。
黄芪,又作黄耆,其中耆表示60岁以上的人。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黄芪药用历史悠久,有“常喝黄芪汤,常年保健康”的说法,《本草纲目》记载黄芪为“补药之长”,为历代中医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黄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补气药。中医理论认为脾是生气之源,肺是主气之枢,肺主气,脾益气,两者相互促进,形成后天之气。
黄芪入脾经,升阳举陷,常被用于治疗脾虚所致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久泻久痢、崩漏等症;常与党参、升麻、柴胡合用,经方有补中益气汤。此外,黄芪入肺经,能补益肺气,可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导致的咳嗽无力、气短喘促等症状,如与知母、柴胡、桔梗、升麻合用的经方升陷汤。
黄芪能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常与麻黄根、防风等收敛止汗的药物合用,来治疗脾肺气虚、卫气不固所致的表虚自汗。代表方有牡蛎散、玉屏风散。
黄芪能利水消肿。中医理论认为脾脏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则运化不力,黄芪既能补脾益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是治疗气虚水肿的重要药物之一。常与防已、白术、茯苓等合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
黄芪能生津养血,通过补气的作用又有助于增强生血的作用,黄芪常被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及气血两虚证,常与当归、人参合用,代表方有当归补血汤、补阳还五汤、十全大补汤。
黄芪是药食同源佳品
推荐几款养生茶饮和食疗方
黄芪枸杞红枣茶
材料:黄芪15克、枸杞5克、红枣5个
功效:补气养血
做法:上述材料用沸水冲泡,加盖静置15分钟即可饮用。
黄芪陈皮粥
材料:生黄芪30克、大米100克、陈皮未1克、红糖少量
功效:补益元气、健脾养胃、利水消肿
做法:黄芪加水适量,煎取浓汁,去渣后加大米、少许红糖煮成粥,待粥将成时,加入陈皮末,稍沸即可。
黄芪虽好,但感冒或女性月经期间不宜服用,阴虚患者忌用,最好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辨证使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