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战略部署,也是肇庆解决内外双重不平衡不协调突出矛盾、从根本上改变“半珠半山”“半城半乡”面貌的关键一招。
今年以来,肇庆率先成立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及办公室,出台落实“百千万工程”的《意见》《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先行先试启动“两工两农”4个示范乡镇建设,细化部署“九项行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实现良好开局。
踔厉奋发,久久为功。肇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聚焦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以“弱鸟先飞”的奋斗姿态,举全市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再造一个新肇庆,为再造一个新广东作出新担当新贡献。
肇庆举全市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图为肇庆高要区万亩罗氏沼虾养殖基地。资料图
构建“344”园区格局以产业“富县”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肇庆“百千万工程”重点抓好县域经济,发挥好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等重大产业发展平台主战场主阵地作用,联合东部板块四区(市)、西部板块四县特色园区,加快构建“344”园区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更多千亿级集群、千亿级园区和百亿级企业。
肇庆“百千万工程”重点抓好县域经济,图为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资料图
其中,东部板块加快推进产业园区提质扩容,全力引进一批“链主型”“造血型”的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先进动力电池等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西部板块做大做强循环经济、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机械制造等具有县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水经济等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广宁浪江抽水蓄能电站等风光储一体化重大能源投资项目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绿色能源基地。
推动产业“富县”,肇庆全面打响制造业项目建设“大会战”。全市上下紧紧聚焦制造业当家,重点围绕已签约未供地项目、已供地未动工项目、已动工未竣工项目“三类项目”开展攻坚行动,力促相关项目尽快供地、动工、竣工,迅速掀起抓项目、强产业、拼经济、促发展的新热潮。
肇庆把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二作为“项目落地集中督导日”,组成10个督导组,每个督导组由市领导同志、牵头单位负责同志和联络员等组成,确保“每月一督导”。同时,进一步压实县级主体责任,县级四套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安排进行督导,成立专人专班,集中要素资源,为项目提供全流程服务。
不久前,肇庆新区、鼎湖区举行2023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投产活动,4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共191亿元。大项目的不断导入,促使两区逐步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如今,俯瞰大型产业集聚区鼎湖—新区起步区,两区投资“磁场”正在形成,磁吸力正不断释放。
肇庆还将产业有序转移与落实“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十项行动”结合起来,力争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大潮中占得先机。其中,广宁县围绕建设富美竹乡目标,以广州对口帮扶协作为契机,全力打造珠三角重点产业承接平台——穗宁智谷产业园,承接好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循环经济、现代农业等产业。
在穗宁智谷产业园,广东海力总部及高端仓储物流设备研产销基地项目开足马力施工,力争早建设、早投产。“在广宁我们看到了建设速度,从而坚定了在此落地发展的信心。”海力公司董事长王士祥站在公司总部项目施工现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以“两工两农”示范建设推动“强镇”
乡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肇庆在全市百个乡镇(街道)中,先行启动金利、大沙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下帅壮族瑶族乡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试点和沙浦镇全域创建中国农业公园、打造农业产业强镇试点4个示范乡镇建设,以“两工两农”示范建设打造示范样板,以点带面落实“百千万工程”。
今年1月,《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出台,为金利镇锚定了“到2030年基本建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治理有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型城区”发展目标,加快把金利建设成为千亿级产业大镇、制造强镇。
毗邻佛山市三水区的大沙,是肇庆东大门,是全国首批重点镇、省中心镇之一。《肇庆市四会市大沙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将大沙建设成为产业活力强劲、城镇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环境生态宜居、人气高度集聚的城乡融合先行区。
“两工”重“两化融合”,“两农”重特色打造。怀集下帅壮族瑶族乡是广东七个民族乡之一,也是肇庆唯一民族乡。肇庆提出要依托现有优势,打好民族特色牌,深入实施下帅壮族瑶族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努力将该乡打造成为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肇庆举全市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图为肇庆鼎湖区沙浦镇。资料图
在沙浦镇,良田千顷、香蕉成林、万鸟归栖的生态景象尽收眼底,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片清新田园世界。肇庆提出,要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重塑沙浦乡村价值,全力支持沙浦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全域创建中国农业公园,努力把沙浦打造成为近悦远来、人人向往的“岭南水乡·梦里老家”。
在此基础上,肇庆将大力开展乡镇强专特分类创建行动,进一步探索推进“两文两商”等示范镇建设,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镇、工业示范镇、农业特色镇、商贸现代镇、文旅特色镇。
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建设,肇庆还将进一步补齐补强县镇村公共服务短板,特别是提升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育、就业等领域发展水平,推动城乡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在肇庆金利高新区,百亿级制造业项目、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佛肇连接段路网升级改造、高端酒店、市民公园、人才公寓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
“小孩目前读初二,接下来在金利也能念肇中了。”今年5月,肇庆中学金利学校项目动工。来金利办厂的湖南人宋辉表示,4000多个学位的公办学校对于外地务工人员子女而言,意味着增多了4000多个平等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
推进“成百上千”工程助力“兴村”
肇庆是农业大市,有1549个村(居),坐拥广袤的生态资源,孕育出大量优质农产品。全市各地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一只虾,显现出肇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半臂长的高要罗氏沼虾,挥舞着湛蓝色大钳子在水塘里的茜草下悠闲游走。另一头,高要莲塘镇波西村养虾大户林志恒在家里拿着手机查看水质指标、用料投药等数据。“数字化、智能化养殖每亩可增产200斤以上。”林志恒说。
一根竹,蕴含着肇庆发展“土特产”的潜力。广宁大小竹商继承良好发展基础,将竹子种植扩大到108万亩,面积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全县360家竹子加工企业纵深挖潜价值,打造“生产—加工—出口贸易”产业链条,提供4万余个就业岗位。
一棵菜,彰显了肇庆建设农业强市的决心。怀集的蔬菜产业近年来发展得有声有色,一环环打通生产、加工、物流、销售节点,在农副产品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强。数据显示,怀集县蔬菜种植产业可提供5万余个就业岗位,怀集县蔬菜省级现代产业园带动50多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订单式”生产。今年7月,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怀集县“岭南蔬菜之乡”荣誉称号。
深化乡村产业振兴,肇庆大力实施“成百上千”工程,着力打造畜禽、蔬菜、水产、水果、粮油、竹产业、南药、预制菜、花卉、微生物10个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在产业兴旺的背后,更有一批批懂农业、有技术、会管理、善运营的肇庆“新农人”在广袤大地创业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肇庆引导干部、人才、资源入县下乡。图为活跃在肇庆农业农村一线的新农人。资料图
乡村既要一手抓产业,也要一手抓村居建设。肇庆主动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法,对标先进、学习先进,统筹推进乡村布局规划、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等,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笃志前行,虽远必达。按照“百千万工程”要求,肇庆正在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努力把每一粒高质量发展的细胞做大做强做优,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为再造一个新肇庆打下坚实基础。
【数读】
2023—2025年,肇庆明确实施县域经济创先进位消薄行动、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县城提质升级行动、县域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均等化行动、县镇村绿美生态建设行动、乡镇强专特分类创建行动、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县域乡村治理和改革深化行动等“九项行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
县域层面
到2025年,肇庆县域经济在全市占比提升至50%,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加快构建“344”园区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全市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800亿元。加快培育500亿元绿色能源产业集群。
镇域层面
力争到2025年打造规上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强镇10个以上;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国“土特产”示范村镇各3个以上,梯次打造“十亿元农业镇”和“五亿元农业镇”各5个以上;打造批发零售业产值超20亿元的镇街4个以上;打造10个乡村旅游重点镇。
农村层面
重点打造畜禽、蔬菜、水产、水果、粮油、竹产业、南药、预制菜、花卉、微生物10个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力争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新农人经营主体达到1000家,“粤字号”农产品品牌突破100个。
【创新案例】
肇庆市德庆县成立镇级国有农业公司
探索农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肇庆市德庆县坚持以推动农村产业振兴为主攻方向,多措并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探索以“党建联盟产业联动”新模式成立镇级国有农业公司,有序推动村级资产再盘活、农业项目再引进、社会资金再筹集,以产业振兴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乡村全面振兴。
2022年,由德庆县公共资产管理中心出资成立肇庆市德庆县德裕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裕公司”),交由德庆县马圩镇人民政府经营管理。公司的搭建旨在整合基层组织体系,坚持“镇村一盘棋”运作,以实体运营和项目服务为抓手,整合镇村党组织的人、财、土地等资源,形成1+1>2的聚势效应,实现“强镇兴村”整镇推进、全域提升。
德裕公司依托政府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坚持资源统筹、财人共用,以镇村党群利益联结等机制,有力有序推动马圩镇碎片化丢耕弃荒、补充耕地等类型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再流转经营,在此基础上实现柑橘、荔枝等优势产品规模化连片种植,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打造品牌化,马圩镇特色优质农产品实现量与质的双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激发出新的活力动力。
为扩大马圩镇农副产品受众面和知名度,持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德裕公司积极对接佛山市南海区帮扶单位,推动马圩镇特色优质农产品进驻广佛等城市市场,以“拓渠道”为主引擎,促进特色农产品跨区域销售。
各村委会委托德裕公司开展农产品购销盈利,以“订单农业”提升村集体收入,做到以消费帮扶兴产业、促振兴。2022年公司共盈利58万元,其中34万元分配给提供农产品的村委会,全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已达10万元,剩余利润用于2023年公司运营,成为全县率先实现全部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的镇之一。
在德裕公司的探索过程中,一方面,发挥国资企业在市场中的引导作用,重点开展公益性、基础性服务,如整合各村人力资源帮助当地农业企业招募熟练农工、帮助农户对接农产品销售渠道、引导产业项目落地等。另一方面,实行菜单式服务,明码标价,依托供销合作社、农技农机部门等资源优势,提供机械设备租赁、土地使用权租赁、货物仓储运输等服务,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服务过程“全覆盖”。
【一线实践】
肇庆万名干部人才入县下乡
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人才支撑
“入县下乡”正成为一条贯穿肇庆落实“百千万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线。
今年7月,肇庆市召开干部人才入县下乡暨“高层次人才组团服务肇庆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肇庆将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党政人才入县乡”“产业人才强县乡”“乡土人才兴县乡”“专业人才扶县乡”“青年人才助县乡”五项行动,引导干部、人才、资源入县下乡。
根据《关于推动干部人才入县下乡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方案》,到2025年,肇庆将选派1万名下沉帮扶人才,培育1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引进1万名县镇紧缺人才,形成万名干部人才入县下乡支持“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局面。
肇庆将在近5年全市各级机关单位新录用已办理转正定级手续的年轻公务员中,每年择优选派200人左右到基层乡镇(街道)服务“百千万工程”1—2年;定期选派市“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高层次后备干部人才引育计划”等引进的优秀博、硕士人才到基层乡镇或专业要求较高的县直部门挂职锻炼。
这是肇庆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肇庆近年来首次大范围、广覆盖的干部人才入县下乡。肇庆干部人才特别是青年干部人才将以“沉下心踏实干”的态度,紧紧凝聚在服务“百千万工程”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一线。
对于各类人才来说,入县下乡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调查基层的机会,是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互统一的有效举措。对于广阔乡村来说,发展的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以人才大参与推动肇庆大发展,组织人才入县下乡和组团调研,主要目的是借助人才的宽广眼界和专业力量,为肇庆发展找路子、想法子、出点子,同时充实基层的工作力量,让广大人才在助推‘百千万工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肇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新使命、新任务,肇庆的干部人才将展现出新担当、贡献出新力量。
南方+记者 吴帆
通讯员 梁爱玲 廖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