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神仙鱼’又名铁饼、盘丽鱼、七彩燕鱼,鱼体基色为银白色,背部为金黄色,尾部呈扇形,无色透明。体色丰富多变,有以红色为主基调的红七彩,有以棕色为主基调的棕十彩,有以蓝色为主基调的蓝七彩……”。课堂上,校外辅导员正向西塱小学的同学们讲解观赏鱼的品种。面对各式各样五彩缤纷、姿态优美的观赏鱼和新奇有趣的鱼知识,同学们一个个都看得目不暇接,惊奇的赞美声此起彼伏。
今年3月份,依托西塱观赏鱼传统养殖的历史积淀和珠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优势,荔湾区东漖街道党工委、西塱城中村大党委、西塱小学在全市共同打造首个“鱼我同学”观赏鱼养殖校本实践活动。同年6月,在西塱小学举办“鱼我同乐”观赏鱼科普体验活动,研学小分队化身网络科普小主播,深入珠江水产研究所的观赏鱼繁育基地探寻观赏鱼的生长奥秘。
《关于推进广东省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发展休闲渔业产业,拓展科普展示、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健康疗养、文化传承等综合功能”,《“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休闲渔业,保护传承渔文化”,而观赏鱼养殖属于休闲渔业中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一大分支,素有“现代农业产值看渔业,观赏鱼(出口)产值看广东”的说法。发展休闲渔业,推动观赏鱼养殖产业提质增效是贯彻落实省、市、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应有之义,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西塱观赏鱼养殖产业同时具备发展的历史积淀和产值优势。观赏鱼养殖始于1969年,1979年初步形成集体规模,被国家外经贸部定为“观赏鱼养殖出口基地”。1989年,建立特种水产品种繁殖开发基地,解决进口热带鱼人工孵化技术难题。2002年,西塱观赏鱼养殖品种达200余种,年产各类观赏鱼3千多万尾,远销东南亚、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2023年上半年,西塱观赏鱼产值超6000万元。
现如今,西塱传统的观赏鱼养殖面临生产模式落后、养殖经营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参与性不强等问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对西塱观赏鱼养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在农业部门指导下,联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智库开展产业发展调研,研究制定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联社第一书记牵头挂帅,推动“兴渔助农促振兴党旗红”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立项。组织党员骨干力量成立“广州西塱观赏鱼专业合作社”,转变“个体小规模”为“平台大经营”,研究通过注资入股、延长养殖农地租用期限、优化养殖基地管理等方式支持专业合作社运营发展。街道经费支持养殖基地形象更新和环境改善。
科技赋能。依托珠江水厂研究所的科研资源优势,推动合作社项目科研技术攻关,重点开展以金龙鱼为代表的高端观赏鱼繁育养殖、病虫害防治、渔药开发供应等服务,加快制定观赏鱼养殖、疾病防治、出口服务等行业标准,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整合金融资源,争取为养殖企业、养殖户提供资金融通、保险保障等。与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平台开展营销战略合作,扩大统购统销渠道。科技赋能为西塱观赏鱼养殖补齐人才、资金、销售短板,增强高质量发展势能。
成果转化。2023年以来,街道党工委、联社大党委利用观赏鱼的心理疗愈功能,积极开发以青年之家、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学校心理咨询室为代表的消费应用场景,挖掘潜在的服务和消费群体,开拓观赏鱼养殖产业新市场。深化推广“鱼我同学”“鱼我同乐”青少年观赏鱼养殖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课程,拓展观赏鱼产业的科普展示、休闲体验、健康疗养、文化传承等综合功能,延伸观赏鱼养殖、水族器材服务的产业链条,为产业提档升级注入新动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