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精神
为革命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斗争、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邓金娣,广东省高要县人,1908年出生。
罗大妹,广东省番禺县人,1909年出生。
毅然投身于罢工斗争
邓金娣年幼时父母已双亡,留下她和祖母、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相依为命。她6岁起便在香港一间工厂内当缝补麻袋的童工,被人称作“麻包妹”。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了她的意志,养成了她勇敢无畏、敢说敢干的性格。
罗大妹又名罗志群,她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海员。大哥罗福、二哥罗基很早就投身工人运动,并先后为党的事业而献身。罗大妹从小就受兄长进步思想的影响,懂得不少革命道理。
1921年3月,年幼的邓金娣和罗大妹目睹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罢工斗争。当时,林伟民、苏兆征领导香港海员发动了一场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的大罢工。她们没有直接参加这次斗争,但叔伯长辈们坚定勇敢的革命精神给她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后来的斗争岁月中,她们还常给小战友们讲述这次罢工的故事,勉励大家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与恶势力抗争到底。
随着时光的流逝,邓金娣和罗大妹在贫苦中度过了童年时代。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广东、香港两地工人为抗议英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10多万香港工人毅然回到广州。革命风云激励着充满了阶级仇恨的邓金娣和罗大妹,她们也随罢工工人一起返回广州,毅然投入到火热的罢工斗争中去。
加入共青团开展革命宣传工作
同年7月,海员工会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在广州举办了青年训练班,将邓金娣、罗大妹、陈淑英等送去学习。她们在周政优等老师的教导下,提高了阶级觉悟和文化水平,并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当时,广州聚集着很多罢工工人子女,省港罢工委员会十分关心这些革命后代的成长。1925年秋,海员工会首先举办了工人子弟学校,由黄泽泉、邓荣、张苏等担任老师,邓金娣和罗大妹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参加了学习。邓金娣的老祖母饱经忧患,担心孙女会有生命危险,便劝邓金娣不要抛头露面。邓金娣耐心地对家人说:“我出来参加罢工斗争,是为了革命。”经过邓金娣的多次说服教育,祖母便不再阻挠她从事革命活动了。罗大妹的父母是很支持女儿投身革命斗争的,罗大妹在执行任务时机智灵活,表现十分出色。海员团支部书记张苏曾以“罗通扫北,智勇实超群”9个字来赞扬罗大妹。
领导省港劳动童子团开展革命工作
1926年初,共青团广东区委提议成立省港劳动童子团,组织工人子弟直接参加罢工斗争。邓金娣和罗大妹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她们将海员工会的小伙伴们召集到一起,对大家说:“叔叔伯伯们整天为罢工忙个不停, 而我们则无事可干,只会捉迷藏、玩游戏……”一个小伙伴说:“我们年纪还小,打不过英国鬼。”邓金娣便大声地说:“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十个打他一个,还怕打不过?”小伙伴们听了齐声叫好,纷纷报名加入童子团。同年7月11日,海员劳动童子团正式成立,由李海筹担任总团长,邓金娣担任副团长,罗大妹担任童工部部长。当天晚上,海员工会举行了庆祝大会。邓金娣带领小朋友们表演了队列操和游艺节目。
为提高童子团员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素质,李海筹、邓金娣在海员俱乐部办了一个训练班,设读书、作文、算术、演讲4门功课,对团内骨干进行轮训。总团部还编辑了名为《细佬哥》的壁报,专门介绍国内外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童子团员英勇斗争的事迹,邓金娣和罗大妹撰写了不少稿件。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广州也发生了四一五政变。新军阀集团逮捕和杀害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省港罢工委员会和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被改组。在严酷的斗争现实面前,邓金娣和罗大妹并没有畏缩,她们怀着满腔悲愤,和很多党团员一道,转入了地下斗争。
不幸被捕
1927年4月21日,中共广州市委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名义发起了总同盟罢工,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断送革命成果,屠杀工农群众的罪行。团广东区委为配合这次行动,印发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为死难烈士报仇”等标语和传单,组织团员到市内的大街小巷散发,以鼓励革命群众的斗志。邓金娣和罗大妹也勇敢地接受了这一任务。4月22日,她俩和周翼华等男同志不顾安危地到一德路油栏门一带散发传单。正当传单快要散发完的时候,一群反动军警赶来,罗大妹和邓金娣不幸被捕。
当天晚上,敌人审讯了邓金娣和罗大妹。要她们交代领导人是谁、同党又在哪里。她俩横眉冷对,大声地说:“不知道!”敌人凶相毕露,将她俩 “吊飞机”,用一根木棍捅她俩的胸部,又将她们向墙上撞去。邓金娣和罗大妹虽然几次昏死过去,但始终没有屈服。市公安局以“散发煽动性传单,谋危政府,蛊惑民众”的罪名,判决邓金娣、罗大妹、周翼华、黄培、何金5人死刑。
坚贞不屈,慷慨赴义
当天晚上,遍体鳞伤的邓金娣和罗大妹被押回牢房。姐妹俩互相依偎着,想着明天就要为革命而献身了,她们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她们决心用生命的最后一刻钟去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揭露他们的罪行,宣传党的革命主张。于是,邓金娣将一条破烂的红毡撕下一角,藏在内衣的口袋里。
23日早上,反动军警将她们押上汽车,押往刑场。在往刑场的路上,邓金娣和罗大妹共同握着那一角红毡,大声高呼:“打倒军阀!”“革命万岁!”“工农万岁!”围观的群众都被小英雄坚贞不屈,慷慨赴义的行为所感动,纷纷议论道:“这两个女仔真够胆,临死都不放下红旗。”汽车驶到东较场,敌人将邓金娣等5人一字排开,再次宣布了广州戒严司令部的告示。邓金娣听后,高声叫道:“工人兄弟们,我们去休息了,当反动派未推翻之前,你们必须继续我们的工作。中国共产党万岁!”她们还将戴在手上的订婚戒指扔向远处,以免落入刽子手的私囊。一阵罪恶的枪声响过之后,罗大妹倒在血泊中,但一颗子弹只穿过邓金娣的肩上。她回头对敌人怒吼道:“你们还不打!”吓得刽子手慌忙开枪,邓金娣中弹,含恨倒在战友的身边。当时,邓金娣只有19岁,罗大妹刚满18岁。她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主要生平
邓金娣,广东省高要县人,1908年出生。
罗大妹,广东省番禺县人,1909年出生。
1925年5月,投入到罢工斗争中。7月,参加青年训练班,并一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7月11日,海员劳动童子团成立,邓金娣担任副团长,罗大妹担任童工部部长。
1927年4月12日之后,转入地下斗争。4月22日,两人不幸被捕。4月23日早上,两人坚贞不屈,慷慨赴义。邓金娣时年19岁,罗大妹时年18岁。
【参考资料】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英烈故事(上)》
南方+记者 尚黎阳
出品人 丁少红 尚黎阳 洪晓霓
联合出品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