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庆市中心人民医院(四会市人民医院)内分泌门诊,副主任医师张志伟边翻看检查报告,边耐心向患者分析病情,在他的解释下,患者紧皱的眉头缓缓松开。每天,该门诊要接待病患近百人次。
“穿上了白大褂,就要对得起医生这个职业。医者仁心,我们要设身处地为病患和家属着想,尽全力去救治每一位病患。”从2006年大学毕业,张志伟坚持临床一线工作17年,帮助过无数病人摆脱病痛的折磨。在患者的眼中,他托起了“生”的希望;在同事眼中,他是行医的指路人。
肇庆市中心人民医院(四会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志伟。陈芷欣 摄
张志伟出生于医学世家,曾祖父是四会的名医,爷爷既是人民教师,又是赤脚医生,在他记忆里,很多患者走好几公里的路都要来找爷爷看病。在长辈们的熏陶下,张志伟自小便将“当一名好医生”作为自己的目标。初中的演讲比赛中,他面对全校师生自豪说出要成为医生的梦想;填报高考志愿时,他全部都填上了医学院相关专业。
作为一个临床医学生,学医五年时间里,张志伟需要掌握内外科、精神科、妇科等专业知识,一本本书和一个个病例筑建起他扎实的专业基础。“一个人的脑子是有限的,你只能是尽力去装。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应对现实中病人的变化。”张志伟说。
毕业后,张志伟如愿进入医院,成为一名医生。参加工作不久,他便从感染科调到全院最忙碌的内一科工作。“这个科室最大的特点就是——急。”张志伟回忆道,刚到科室值班的第一晚,他就遇到一个心跳缓慢、呼吸微弱的老年病患。这是他第一次独自面对需要急救的病患。“一开始,家属的哭喊、仪器的滴滴作响、周围忙乱的步伐都让我有些慌乱,但面对一个即将流逝的生命,我必须要冷静下来,快速施救。”在周围医护人员的配合下,他对病人进行了气管插管、胸外按压、用药等一系列急救措施,成功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对于医生来说,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病人减缓痛苦,是一件幸福的事。”张志伟告诉南方+记者。有一次,一位长期胃不舒服的病人找到了张志伟,他曾经辗转多家医院,多年治疗服药都没有好转。张志伟和团队经过问诊和检查后,发现这名病人的根本病因是糖尿病,由于血糖控制不好引发的胃瘫。张志伟便从控制血糖入手,治疗的第三天起,病人的病情明显好转,摆脱了长达五六年的折磨,经过深入的治疗,病人完全康复。为表感谢,病人还冒着大雨到医院给张志伟送上一面锦旗。
多年的一线临床工作让张志伟成为一名受病人尊重、受同事信赖的医生。2022年10月,医院对张志伟委以重任,让其担任新院区第一个科室——综合三区的负责人。作为“开荒牛”的他,多次向兄弟科室请教经验,“以前作为一线医生,只需要专注把自己的病人治好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心里时刻都要装着整个科室的病人,肩上的担子更重,自我的要求也更高了。”从新院投入使用至今,张志伟新院旧院“两头跑”,几乎没有休息过。
从临床工作到科室建设,“以病人为中心”一直都是张志伟的宗旨,这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科室里的医生和护士,他们用“医者仁心”在疾病面前筑起了高墙,守护着大家的健康。
南方+记者 施亮
实习生 陈芷欣
通讯员 陈国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