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摸到乳房硬块,以为是涨奶,一查竟是“癌”!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订阅

小红(化名)35岁才生下第一个孩子,产后一直坚持母乳喂养,喂奶期间触摸右侧乳房有局部硬块,以为是涨奶引起的,但经过反复按摩通乳后,右乳的硬块不缩反增。随后至我院乳腺科就诊,经检查居然是乳腺癌!

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一个事实,但同时,也提醒广大宝妈们,哺乳期乳房出现硬块、肿块要引起重视,可能不单单是乳腺炎或乳汁淤积引起,它还可能是乳腺癌!

乳腺炎和哺乳期乳腺癌该怎么区别?

确实,在乳腺科门诊,绝大数宝妈哺乳期乳房硬块主要由乳腺炎或乳汁淤积引起。但要注意的是,哺乳期乳腺炎不单单只有乳房硬块,它还伴有局部皮肤泛红、皮温升高以及明显的触痛,甚至出现全身发热、乏力等。而哺乳期乳腺癌临床上常以进行增大的无痛性包块为主,且常合并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当乳腺癌病灶较大侵及皮肤时,亦可出现皮肤泛红、水肿。

哺乳期乳腺癌发病率高吗?

相关文献曾报道,在<30岁的乳腺癌患者中,10%~20%是在妊娠期间或产后1年内发现乳腺癌。相较于妊娠期乳腺癌,产后第1年被诊断为乳腺癌的发病率更高。

其实,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的遗传及环境危险因素与一般乳腺癌类似,月经初潮早(年龄≤13岁)、初次妊娠时间晚(≥30岁)、超重(BMI≥23kg/m2)和遗传因素可能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哺乳期乳腺癌怎样诊治,预后如何?

同一般乳腺癌一样,哺乳期乳腺癌主要通过乳腺超声、乳腺钼靶和乳腺磁共振来进行检查,而妊娠期乳腺癌由于对胎儿健康的考虑,乳腺超声是优选检查方式。

确诊的金标准仍然是组织病理学检查(空心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根据组织活检病理结果选择适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如选择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或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治疗。

同一般乳腺癌相比,相同病期的情况下,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的预后并不差,但由于妊娠期哺乳期的腺体增多、体积增大、乳腺组织密度增高等,往往容易被漏诊,从而导致诊断延迟。而且患者在哺乳期多次按摩乳房的刺激下,乳腺癌的分期会随之上升。

提醒:哺乳期发现乳房肿块,按摩需谨慎

哺乳期乳房硬块,不容忽视!当宝妈们首次发现乳房硬块时,要学会合理判断,切记乳房按摩的正确应用。乳房疏通按摩是改善哺乳期乳汁淤积必不可缺的手段,但也是哺乳期乳腺癌进展的刺激因子。

如存在疑虑和不解,建议到乳腺门诊就诊,让乳腺专科医生进行评判和诊断。

关爱女性,关注乳房,我们一起守护乳腺健康!专家建议,女性最好在怀孕之前进行一次乳房检查,早发现早处理,有效预防妊娠期乳腺癌的发生。

【专家介绍】

陈金桃 副主任医师

学会任职: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乳腺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佛山市医学会乳腺病学会委员

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L-149467)

专业特长:

1.乳腺癌综合治疗(乳腺癌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肿瘤整形修复,假体植入,乳腺癌化疗,内分泌及靶向治疗)。

2.哺乳期乳腺相关问题(乳头凹陷整形,乳汁淤积,乳腺炎,乳腺脓肿,妊娠哺乳期用药咨询,母乳喂养评估,乳头异常溢液的乳管镜检查等)。

3.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治疗。

来源:乳腺科 张少玲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

(文中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