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非遗文化润心田 群众喜爱乐开怀

南方+ 记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韶关南雄市自启动2023年“十百万”非遗文化宣讲活动以来,已开展宣讲活动达70场,参加活动群众约7000人,切实营造了群众知晓非遗、热爱非遗、弘扬非遗的良好氛围。

近日,南雄市非遗文化宣讲活动走进雄州街道下坪村,来自南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的指导老师林业宏,以观赏经典、现场体验的方式,给村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非遗文化宣讲,让村民切身感受到《粤北采茶戏》这一国家级非遗文化独特的魅力。

据介绍,采茶戏扎根民间,在该市广受群众好评。矮子步、扇子舞、采茶调等表演元素是采茶戏特有的,也是构成采茶戏诙谐、幽默、夸张等表演风格的基础,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当地村民郭丽被非遗文化魅力深深吸引,第一个走上讲坛,饶有兴趣地跟指导老师学起了采茶戏。

“老师宣讲时很热情,刚刚也很细心地指导了我,让我亲身感受到了采茶戏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村民们也很喜欢,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郭丽说。

据了解,南雄市2023年“十百万”非遗文化宣讲活动以广泛传播、活态传承南雄非遗文化为目标,成立了由11名讲师组成的宣讲团,计划一年内以学校、机关单位、农村、社区、企业为阵地,多形式开展100场非遗文化宣讲,覆盖人数预计超1万,宣讲内容除《粤北采茶戏》外,还有《珠玑巷南迁传说》《茶花灯技艺传承》《南雄姓氏节渊源》《多元南雄多彩非遗》等。

“我们‘十百万’非遗文化宣讲已经进入了多个乡镇以及学校、单位企业,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非遗、热爱非遗,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营造浓厚的非遗传承保护的社会氛围,增强文化自信。”指导老师林业宏说。

南方+记者 范永敬

通讯员 钟胜坤 李英坚

编辑 阙紫晴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