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日记开出第一家工厂
“这是我们集团在世界各地工厂中规模最大的工厂”,韩国科丝美诗集团会长李庆秀介绍,目前预计工厂(逸仙生物科技)年产值将超15亿元。
11日,被称为现象级国货美妆品牌的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宣布,集团首座工厂——逸仙生物科技在广州从化正式开业,这是联手全球最大化妆品ODM企业,投资额超过6亿元人民币,集研发、制造、品控为一体的美妆工厂。
新工厂开始备战“双十一”
走进工厂,南方+记者看到机器比人更忙碌。
据介绍,工厂从开发阶段开始,就以企业资源规划(ERP)为基础,有机联动仓库、生产、质量、能源等多个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更全局化的智能管理。
在生产设备方面,自动化机械手等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包材供应自动化,同时通过装盒机、贴标机等机器自动完成产品包装;在物流方面,自动导向车(AGV)的使用,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形成更高效的智能物流链路。
此外,工厂依托从化天然优质水源,在此优势基础上建立了严于中国药典、欧洲药典的高质量生产用水标准。比如:中国药典、欧洲药典中纯化水的微生物指标(≤100CFU/ml)、电导率指标(≤5.1μS/cm(25℃),而逸仙生物科技工厂生产用水的微生物内控标准≤10CFU/ml、电导率指标(≤1.3μS/cm(25℃)。
在绿色生产上,工厂利用海绵城市系统实现雨水排水,并安设光伏发电及太阳能路灯节约能源,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相信经历了今年‘双十一’洗礼之后,整个工厂水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逸仙电商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锦峰接受媒体专访时如是说。
新锐品牌与ODM合开工厂或成趋势
近年间,随着国货品牌崛起发展,不少企业都将建工厂视为提升自身竞争“护城河”的重要一步。尤其经历疫情,夯实产业链基础成为关注焦点。
完美日记产品生产线
记者了解到,逸仙生物科技是逸仙电商与科丝美诗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其中,科丝美诗持股比例为51%,逸仙电商持股比例为49%。
本次合作,科丝美诗与逸仙电商是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科丝美诗在生产方面有着几十年国际水平的经验积累,而逸仙电商则继续发挥品牌运营、物流等方面的优势。黄锦峰笑言:“如果是我来管理这个工厂肯定是管不好的,每个细节,这么多员工、这么多生产,这么多上下游的协调。其实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运营情况下挑战是非常大的。”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科丝美诗与逸仙电商的合作为本土新锐品牌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思路。开设工厂本身是一个很重的操作,如果自建,品牌将面临产能不足、工厂运转不饱和等问题,而ODM企业则可以弥补这个短板,品牌与之合作建厂实现优势互补,未来这或将成为一个趋势。
双方将在中国原产原料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黄锦峰还向记者进一步谈到,其实我们这个合作,除了在生产方面,能够借助科丝美诗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在生产制造顶尖经验之外,其实在研发方面接下来也将有更多合作,例如在原材料开发、成分开发、香型开发、配方开发等方面,相信双方合作一定是发挥各自所长,达到1+1>2的效果。
李庆秀同样提及双方将在原料开发方面的探索,“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在生物化妆品、中国原产原料化妆品等方面展开研发合作,我们尤其最看重后者,这是最适合中国的市场。”
原料堪称化妆品的“芯片”,但作为全球化妆品消费第二大国,我国化妆品原料80%源自进口,这导致本土化妆品在原料研发和创新上长期面临被国际巨头“卡脖子”的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土化妆品的发展。
随着本土品牌的逐渐发展崛起,对原料的重视程度及研发投入日益加大。以植物原料为例,中国特色植物资源是中国美妆产业的宝库,据《中国植物提取产业白皮书》披露,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工业提取的植物品种在300种以上,而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中,植物原料达到3400余种,占目录的三分之一。凭借资源优势与多年积累,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提取物供应地之一。
中国有望成为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市场
采访中,科丝美诗还是逸仙电商不约而同提及,是中国美妆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提升,推动了从化新工厂的建设以及双方的深入合作。
在李庆秀看来,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但相信很快会赶超美国成为第一大市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451亿元,同比增长4.8%。今年上半年化妆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为历史最高水平。
进入后疫情时代,随着我国美妆消费市场快速回暖,重回较高增长水平。
黄锦峰表示:“随着完美日记及旗下美妆品牌的成长和用户需求的提升,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全球领先的制造工厂,推动更科技、更环保、更高质量的美妆制造。”
展望接下来的发展,李庆秀表示,“我们将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与逸仙电商一起充分发挥这座工厂的专业实力,释放创新动能,为更多的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更多元化的美妆产品。”
【采写】南方+记者 李劼
【摄像】南方+记者 王俊涛
【剪辑】南方+记者 许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