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独木已成林
生动有趣的文明墙绘映入眼帘
全面硬化的乡村路网纵横交错
漂亮的民居依次排开
一幅和谐富饶的画卷悄然绘就
这是赤坎区乡村振兴的缩影
8月11日
湛江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与
市委宣传部组织了
“百千万媒体调研行之赤坎”
来自中新社、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湛江分社、广东广播电视台湛江记者站、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湛江记者站、南方都市报(N视频)、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日报等10多家中央、省媒以及市媒和网络大V组成的媒体采访团前来调研报道。
采访团就赤坎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党建赋能乡村治理、电商产业助农等方面开展调研采访活动。
在沉浸式走访中
剖析赤坎乡村振兴发展变迁
用镜头和笔触聚焦报道
高度城镇化下的城乡融合发展样板
跟着小南一起来看看吧~
叹乡村
村美业兴民风淳
迈入调顺村民俗文化园
映入眼帘的一池碧波,名为明湖
湖上建有怡心亭
与九曲桥相通
古色古香、恢宏大气的调顺祖庙
坐落在中心位
横贯全顶的双面瓦脊
雕刻有栩栩如生的人物
精巧华丽、奇伟瑰丽
游客服务中心、万福楼、中心广场、民俗文化陈列馆、民俗风情街等建筑有序分布在调顺民俗文化园,园区占地约82亩,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
调顺村乡村振兴走的是农文旅深度融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以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为工作目标,建设协同发展、产业深度融合、治理一体推进。
据介绍,调顺村借势“调顺网龙”“干鱼制作”等两个省非遗文化和调顺“石狗”“妈祖”等特色民俗文化,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激活文旅产业“一池春水”。
第二站,采访团来到丰厚村
重点参观了红色南路(丰厚)教育基地
丰厚村是广东省第一批革命老区村庄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南路特委在这里设立地下交通站,是北桥片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村。
丰厚村发展研学旅游,打造革命传统教育、“植物染”非遗体验传承、农业科普教育“三大基地”,开展综合实践研学活动,带动“非遗”产品及农产品销售、农家乐等餐饮业的发展。
随后,采访团走进文章村,在党支部委员陈志毅的带领下游览文章公园,公园以“纸墨笔砚”为概念立意,集文化、休闲、娱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功能于一体,配套有篮球场、健身广场、文化楼、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现场,采访团拿起“长枪短炮”和“小飞机”,记录下景美业兴的村庄。陈志毅补充道:“公园配套的停车场共有80多个车位,主要是解决村民停车难的问题,同时对外开放,村民停车每日收费仅3元封顶。”引得采访团啧啧称赞。
观产业
农产品搭乘电商“快车”
走进位于赤坎区海田商圈的
湛江市电商产业园区
采访团驻足在直播间门口
主播们熟练地介绍展示产品
并与线上观众进行互动沟通
不少采访团成员表示
第一次现场看电商直播
感到非常新奇
据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孙冬艳介绍:“产业园设置了10个直播间,但大部分农产品是在田间地头直播,能让受众更直观地看到我们的产品。”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农村网民规模的迅速扩大,给“互联网+新型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尽管农产品电商交易额有较快增长,但缺少深加工、品牌化和标准化的农产品。
通过电商产业园搭建的电商平台,对农产品进行精准营销,整合湛江市特色农产品,例如吴川大米、遂溪火龙果、百香果、廉江红橙、菠萝蜜……积极引导农户融入电商产业链条,利用农民创业等多个载体,搭建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桥梁,加快推进农村电商流通现代化。
【撰文】周梦雅
【摄影】吴东俊 邓诗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