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我们新店刚开业在做活动,扫码可以参与抽奖,要不要试一试……”“漂亮的小姐姐,我今天的任务还差一个,帮忙扫码参与抽奖好不好……”最近,地铁、农贸市场、城中村等人口流动密集区域,总能看见三三两两骑着电动车或者步行来回晃悠的年轻人,他们热情拉着过往行人参与扫码抽奖。参与者都“人品大爆发”,抽中手机、平板电脑等贵价物品,去附近的实体店就可以兑换……如此幸运,你会动心吗?
番禺区市场监管局提醒:这可不是天掉“馅饼”,而是消费陷阱!2022年至今,该局立案查处了数宗虚假有奖销售案件,其中一宗被予以行政处罚20万元。
【案件回顾】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相关消费者陈述了如出一辙的“被骗”经历。受害者之一周先生反映,其在回家途中经过一通讯设备店门口时,被一名男子拦住,称帮忙完成任务,扫码参与抽奖。周先生想着可以免费抽奖,于是拿起手机扫了扫男子提供的二维码,随后出现一个抽奖的方形轮盘。不曾想,点击“抽奖”后,手机微信界面提示抽中了平板电脑。男子一脸惊讶,一个劲地说周先生很幸运,中了大奖,其他行人扫码后大多是抽到牙刷、充电宝之类的物品。
就这样,被开心和惊喜包围的周先生被男子带进店内。在店员的引导下,周先生在一张表格内填写了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并签字按手印。等完成这一系列貌似规范的手续后,周先生满心欢喜,以为终于可以将平板电脑带回家,殊不知,骗局刚刚进入正题。
商家告知周先生免费领取有3种方式,其中前两种设置的要求相当苛刻,例如6年内每月必须接听6次客服的回访,一次未及时接听,违约!5年消费五千元话费,消费不够,违约!周先生想,果然没有免费的午餐,放弃领奖好了。此时,商家也卸下温和的面孔,换了一副凶狠的表情,斩钉截铁地说:“不行,都签字按手印了,会产生违约金及影响个人征信!”同时,商家贴心告知第三种领奖方法,即周先生在一款名为“依汇购”App商城上,预存平板电脑价值等额的钱款,获得对应数额的消费券,该券可任意购买商城内的商品,同时平板电脑立马可免费领取。就这样,被威逼利诱的周先生购买了“依汇购”App消费券7581元,带着平板电脑回家了。
然而,待周先生回家货比三家才发现,商家所谓价值7581元的平板电脑是过时的低配置产品,且“依汇购”App商城上的商品比其他电商平台同款产品价格高数倍。此刻,周先生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骗了!
其他数位抽中大奖的消费者经历大多类似。今年接触的案件线索中,还出现商家打着“扫码中奖送5G手机、平板电脑”的幌子,谎称与运营商合作充值返话费等新行骗话术。这些商家都会提高兑奖门槛或附加对消费者不利的限制性条件,部分商家甚至诱导消费者使用支付宝花呗分期或其他小额贷款进行分期付款消费。充值后,当消费者发现商城上的商品少、价格高、不适用,重回现场要求退款时,商家大多态度蛮横或者已经“跑路”。同时,在案件查办中发现,此类通讯店、购物店大多装修简陋,常用大音量音箱播放音乐,以达到干扰消费者思维、诱导施骗等目的。店员与消费者沟通时,对涉及的品牌方、活动细节含糊其辞,拿不出具体合理的活动资料,一味要求消费者“预存”“充值”数额不低的费用。一旦消费者后悔在平台充值预存款,想以误导消费、强买强卖等理由主张退款,往往面临举证难、被诉主体复杂、异地维权等维权困境。
【以案释法】
番禺区市场监管局告诫相关经营者:诚信经营、遵纪守法、公平竞争、有序发展,是企业最基本的价值信念。对于本案类似的有奖销售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第十五条均明文规定,经营者在进行有奖销售时,不得存在“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等违法行为。否则,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可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番禺区市场监管局也提醒消费者:天上不会掉馅饼,请务必保持理性,警惕“免费抽奖”“有奖销售”等虚假销售手段。在面对多种形式的有奖销售时,别被中奖所迷惑,谨慎对待扫码中大奖等宣传,谨慎判断奖品实际价值,警惕以抽奖为名或预存费用等活动。此外,在签订购物、贷款合同前一定要认真了解活动细则,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发现人身安全被威胁时,及时报警。当自身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全国12315平台(www.12315.cn、关注“12315”微信公众号),或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拨打020-12345、关注“广州12345”微信公众号)进行投诉举报。
文:番禺融媒记者 麦裕玲 通讯员 番市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