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说中药|中药蜈蚣——“以毒攻毒”的典型代表

胡世云
+订阅

  今天和大家说一下平抑肝阳药中比较厉害的药物,说起它,无人不知其厉害之处:毒性强,伤害性大,武侠小说中常见,它就是:蜈蚣。

  蜈蚣,又称百足,生活习性是畏光,故此昼伏夜出,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本草衍义》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常见的蜈蚣有黄头、黑头和青头三种。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

  蜈蚣虽毒,但是它的功效却是能攻毒散结,这真是“以毒攻毒”的典型代表。

  01

  “以毒攻毒”的蜈蚣

  《本草纲目》:“惟赤足蜈蚣最能伏蛇,为上药,白芷次之。”说明蜈蚣对祛除蛇毒有特殊的功效。

  有一位蛇医专家为试验蛇毒,让小花蛇在臂上咬了一口,皮肤马上变黑,服用了蛇药也不灵,情急之下,他突然想起蜈蚣可以去蛇毒,就吞了五条,还是不行,再吞十条,黑色尽退,恢复了清醒。

  还有一位农民,不小心被毒蛇咬伤,马上到医院就诊。医院的大夫用炙蜈蚣粉内服,再加针刺引流,当天痛感减低,连用三日而痊愈,这位大夫,就是朱良春教授。

  02

  蜈蚣的来源和作用

  来源: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产地:全国各地多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陕西等地。

  性味: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5g;研末冲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

  03

  蜈蚣的服用

  《本草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因此,蜈蚣可以治疗:

  1、痉挛抽搐,与全蝎均为息风要药。

  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

  3、风湿顽痹。

  4、顽固性头痛。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与本团队联系;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