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改造任务100%动工!惠州农贸市场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南方+ 记者

农贸市场是城市生活的印记,是市民生活的“菜篮子”,见证着城市“烟火气”。去年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全省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部署,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299家农贸市场提质升级工作,守牢城市民生福祉。

当前,继去年高质量完成140家治理任务后,全市2023年度列入综合治理任务的98家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正稳步有序推进。根据各县区上报信息,截至8月初,升级改造市场任务已全部开工建设,动工率100%,已有51家完成综合治理任务。

“‘面子’和‘里子’一起改,齐齐提升,让‘菜篮子’盛满幸福味。”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袁贵平介绍,该局将扎实推进农贸市场的整治,推动市场的颜值和内涵双提升,以小市场推动城市食品安全和城市品质升级,守牢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让农贸市场变成惠州城市生活的亮点。

市场变了新模样

今年已有51家完成综合治理任务

农贸市场是城市民生的微观窗口,市民生活的“菜篮子”。伴随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农贸市场提质升级成为题中之义。

“基础设施落后,多年没有更新,破败,逛市场的人也变少了。”在河南岸中心市场采访过程中,市场运营方负责人直言以往市场里脏乱差的环境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购物体验好了,市民买菜也就成了一种愉悦的消遣。

外墙装饰焕然一新、内部台桌整齐划一、各类菜品类别鲜明、购物廊道明亮通透……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部门发力、企业合力,惠州首批140家农贸市场有序提质升级。在硬件环境和外部形象全面升级的同时,市场信息化监管、货物溯源等软件管理机制也实现了大提升。

文头岭新街市市场

“每一个摊位都有二维码,市民一扫码,商家和货物等信息一目了然,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让市民放心消费。”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规范管理科负责人介绍,通过升级改造,河南岸中心市场、文岭新街市、盛业市场、智慧农贸市场等一批市场实现颜值和内涵双提升,环境焕然一新,有效满足市民的购物需求。

进入2023年,暖民心的农贸市场提质升级工作纵深发展。根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去年发布的全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提质升级计划,2022年—2024年,惠州3年内将对全市299家农贸市场进行整治升级,三年改造任务分别为140家、98家和61家。继去年的140家综合治理计划列入年度民生实事后,今年98家市场综合治理计划再度列入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

攻坚半年,列入计划任务的98家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大跨步。据市市场监管局信息,截至8月初,全市列入年度治理计划的98家市场中,有51家完成综合治理任务。

市场溯源,一目了然。

市场溯源,一目了然。

位于惠东县老城区的城西市场就是今年新改造完工的市场之一,走进市场,外墙重新粉刷,市场内部摊位井然有序,地面新铺设了瓷砖,通风系统、天花、柱墩及吊楣全部升级,智慧监测系统和监管系统一应俱全,65个档位出租率超过90%。

“市场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周边居住人口较稠密,是城西、城北片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配套市场。”运营方市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春宇介绍,通过改造,设施设备焕然一新,智慧管理井然有序,卫生环境提升,居民购物环境提升立竿见影。

惠东城西市场

惠东城西市场

环境提升后的农贸市场还成立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以前过市场就是买菜,现在市场干干净净的,买菜购物的心情也更加地舒适了。”城西片区的老住户李婶表示,周边都是老住户,市场过道设置了休闲椅等,在这样的大热天,邻里街坊坐着吹空调聊天,很是惬意。

市场转型升级

颜值和内涵齐增长,“一场一策”精细施策

走进位于惠阳区淡水街道大胜街的桥头市场,市场摊位整齐划一,各门类商铺标识鲜明,货品摆放井然有序。在每个摊位上,摊位信息公示牌实时更新,展示着商家交易动态情况,悬挂的溯源二维码全面展示着摊位货物信息,摊位同时还设置统一的公平秤,童叟无欺,供市民放心选择。

惠东的城西市场同样如此。在市场入口的电子屏,朱春宇依次点击市场各类商品的进货、销售和各批次抽检结果等动态情况,各个摊位商户的商品信息、人员健康情况等一目了然,让市民购物的同时对商品的出处、卫生情况等同步掌握。

朱春宇在演示信息化管理系统。

朱春宇在演示信息化管理系统。

依托于全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农贸市场实现内涵升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总监朱浩东介绍,早于2019年,惠州就在全省率先开展食用农产品溯源系统建设,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今年计划将全市在营的农贸市场共1万户以上经营者全部纳入系统,实现肉菜、水产、水果、湿米粉、熟食类等经营品类全覆盖,形成“农田—市场—餐桌”全链条溯源,而农贸市场提升则为溯源工作的开展“插上翅膀”。

不只是改造工作推动了市场品质的提升,经营转型的老市场也为片区生活注入了新活力。

当前,位于惠城江北片区的旺岗市场就化身成了全新的惠城区汇欢食品超市。此前,市场方面由于面积小,不成规模,周边市场分流严重,经营效益不好,生意清淡,改造提升难度大选择转业称商超经营,转型后的超市当前已正常营业,商品琳琅满目,摆卖整齐,环境提升明显,满足周边市民的精细化购物需求。

旺岗市场转型后变身新超市

旺岗市场转型后变身新超市

“以前的菜市场就几个商铺,破破烂烂,菜类不齐,环境也差,大家日常购物更愿意去到三新市场等市场,现在改成商超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临近小区天怡广场业主陈女士介绍,现在的商超干净整洁,日常生活的肉菜粮油都有供应,楼下就是商超,舒适又便利。

“农贸市场提质升级是一个因地制宜、优胜劣汰的过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民生需求、营业空间等综合考虑,该提升就提升,该关停就关停,该转业就转业。”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规范管理科负责人介绍,该局通过调研分析,围绕“升级改造一批、整治提升一批、关停新建一批”思路,全面推进全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切实让市民购物更便利、环境更优质。

惠阳桥头市场

惠阳桥头市场

与此同时,农贸市场治理长效机制也在加快搭建。一方面在巩固深化全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成果基础上深化市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另一方面组织全市63家综合条件较好的农贸市场参加全省市场监管系统2023年农贸市场提升行动,提升全市农贸市场协同治理整体效应,促进农贸市场规范化、品质化发展。

“小市场,大民生,持续发力整治工作改善市场环境,燃旺城市的‘烟火气’。”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将按照《惠州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建设和管理规范》,将农贸市场分成商超型、建成区标准型、非建成区标准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型四种类型分类实施综合治理,因地制宜,“一场一策”,全面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建设秩序更好、环境更佳、服务更优、安全更有保障的农贸市场。

【采写】南方+记者 张峰 通讯员 方媛 李斯雅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