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英德地下河数字艺术影像工程
与洞口轨道立体影院工程”项目
在英德仙桥地下河开展
北理珠作为项目承接方
将打造全新的“溶洞沉浸式数字剧场”
“英德地下河数字艺术影像工程与洞口轨道立体影院工程”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于2023年6月正式承接的一项重点横向项目,受项目委托单位为英德市万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费达到236万元,项目团队成员由学校科技处、设计与艺术学院、航空学院、计算机学院、数理与土木工程学院等单位人员组成。
项目团队采用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制作、特殊地形测绘、无人机技术应用等领域技术,旨在把英德仙桥地下河第二段暗河打造成全新的“溶洞沉浸式数字剧场”。
项目背景
英德仙桥地下河是清远市重点旅游项目,是亚洲最长的地下河溶洞,全旅游路线分为两段暗河和一段明河,其中项目为第二段暗河安装全息投影和整体的艺术灯光工程,暗河长达1300米,平均宽度约16米,洞顶离水面最低为1.2米(没有涨水期),最高为85米,水下深达30米。
项目目标
项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剧场的硬件建设,在2023年8月15日前完成安装全息投影机以及屏幕25处,改造数字灯光控制60处,新增灯光150项;第二阶段为在洞口安装6D裸眼3D影院;第三阶段是创作3D数字全息动画工程及演出项目。
第一阶段 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会
7月3日,项目课题组在天佑楼组织召开项目启动会。项目负责人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下一步拓展领域以及项目开发涉及的主要技术难点。会议指出,该项目是今年学校承接的较大型横向课题,有鲜明的区域和时代特色,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较好的技术支撑作用,要以该项目研发为契机,组建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制作、特殊地形测绘、无人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跨学科交叉科研团队,加强我校在该领域科研团队力量建设。会议鼓励团队成员要擅于将实际项目中的技术难点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加以深入研究,在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大力支撑学校相关学科专业高水平发展。
课题组成员
启动会现场
第二阶段 现场勘探和测量
01
项目进程介绍
本项目涉及在暗河环境下的高空作业,且灯光和投影带有叙事功能,其设计比一般溶洞更为复杂,当前还没有可供直接参考的成功应用案例。项目总设计单位和地形测绘、灯光设计、投影安装、高空作业等单位数次到现场联合勘探和测量,论证安装点,形成安装数据。项目负责人、总设计师和项目组成员多批次进行现场作业。
02
领先测量技术应用学习
7月5日,项目组主要成员在深圳市其域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溶洞地形数据测绘研讨交流。
03
现场勘测
7月6日,项目相关方多家单位组成联合团队,在英德市仙桥地下河开展溶洞地形数据测绘。
04
投影实验
7月12日,项目相关方多家单位组成联合团队,在英德市仙桥地下河开展现场投影实验。
05
现场核对设计方案
7月13日,项目组成员在深圳南山区深圳视界光影科技有限公司现场看设计图纸、探讨安装细节。
06
投影灯光调试
7月18日,项目相关方多家单位组成联合团队,在英德市仙桥地下河开展现场投影实验,调试灯光位置。
当前,项目正处于紧张的现场勘测、设备安装和测试过程。项目相关方和项目组成员积极稳妥协调各方资源,互相配合全力开展各项工作,力争按照时间节点顺利完成项目研发任务。
暗河溶洞的采集难题
广东英德密集分布着上千座石灰岩山峰,溪涧、岩洞,古建筑点缀其间,是广东省最长、最密集的峰林景区。经过前期开发,英德仙桥地下河景区已初具规模,还有一段颇具特色的洞内游船体验。
由于该项目存在地下暗河,且涉及到水面高空作业,为了进行准确设计,需要为相关单位提供勘探和测量的准确三维数据,论证安装点,形成安装方案。此前,对于这类暗河溶洞的测绘,传统架站式设备、人工等手段都难以实现。但在灵光Lixel L1的帮助下,作业人员只需手持设备,通过步行、乘船等方式,就可以对区域内的植被、洞穴、水道、设施等要素进行高精度的采集。
▲船行采集
尽管喀斯特地区地形复杂,景观类似多样,但采用Multi-SLAM算法,通过激光点云、高精度惯导等模块,辅助视觉模块进行多源数据融合重建,实现实时建模、高精度、便携易用等特性,让整个采集过程变得非常轻松。
▲溶洞河道漫游
通过测量、采集、建模,暗河长达1300米,平均宽度约16米,洞顶离水面最低为1.2米,采集的三维数据主要用以了解溶洞的发育走向及景观形态、尺寸等空间信息。为下一步设计景观及动漫内容做好基础。
▲还原景区设施
通过三维数据,景区可以进行更准确直观的景观硬件设施规划、艺术灯光工程设计等工作,布设3D数字全息动画及演出项目,为来到英德仙桥地下河景区的游客提供更新奇有趣的游览体验。
出品:党委宣传部
来源:科技处
推文整理:罗灵 熊治国 蔡霞
编辑:陈锦燊
初审:臧瑞楠 王华璋
复审:朱伟华
终审:刘思广 邵立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