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反腐持续升级,作为医药产业链中关键一环的#医药代表#登上了热搜。近日,上海长征医院发函要求药企开除4名涉案医药代表引发大众关注,有媒体报道近期医药代表都“不敢进医院”。从2015年正式纳入职业分类大典至今8年,“医药代表”这一新职业仍然仍身披多重色彩,在医药反腐的当下,这一行业如何监管,该何去何从?
被医院要求开除4名医药代表?诺华回应
8月7日晚,网络流传两份落款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医务处的公函显示,长征医院分别向上海诺华贸易有限公司和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发送处理建议函,要求对4名涉案医药代表予以开除或调离岗位处理。
对此,诺华中国方面对媒体回应称:“近日,诺华中国收到来自某医院的一份函件,其中涉及所称的两位我司医药代表。诺华对此事件高度重视。经我司查证,函中提及的一位人员已于2018年从诺华离职,另一位并未被诺华聘任过。诺华始终秉持高道德标准进行合规运营。针对此函所反映的情况,我司仍在进一步调查和沟通中。”
南方+记者注意到,该回复只对其中2名医药代表做了公开回应,而未提及另2名药代。
对此,南方+记者致函诺华,追问2名未予回应的药代情况。面对记者的一系列询问,包括长征医院为何在近日向诺华发函,按照企业合规要求诺华将会如何处理,以及诺华如何看待此次医疗反腐专项整治行动等问题,诺华方面维持了此前对其他媒体的回复,并未正面回答。
此前,在赛伦生物、卫宁健康等医药上市公司董事长被查,恒瑞医药、一品红、贝达药业等药企在风口浪尖、股价接连下跌的背景下,也有消息称,诺华中国创新药物中国业务增长负责人朱家康已经离职且近日被带走调查。对此,诺华中国内部相关人士表示,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医药反腐来袭,医药代表的处境备受关注,不少药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感受到了忐忑与紧张的情绪正在业界四处蔓延,“人心惶惶”。
诺华是全球医药健康行业领头的跨国企业,据公司官网,自1987年以来,诺华已有近100款创新药及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预计五年内在中国实现近40款新药及新适应症获批。诺华牵涉进医药代表事件,外界难免与此前另一家外资企业对比。2013年,英国药企葛兰素史克(“GSK”)因商业贿赂事件被立案侦查罚款30亿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医药商业贿赂事件,GSK也因而成为中国以单位行贿罪处罚的唯一一家涉外药企。
“卷”到极端,医药代表的“沦陷”
“近期公司一直在组织合规学习。”在多家外资药企从业十多年的医药代表李华(化名)告诉南方+记者,这段时间大量学术会议取消或延期,医生也谢绝拜访。
医药代表是舶来品。业内比较公认的说法是,1988年合资制药公司西安杨森最先向社会“培养”出了第一批医药代表,作用是架起药厂与医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此举很快被其他药厂争相效仿,全国医药代表数量迅速扩张到百万级别。
医药代表最初的功能是给医生带来有关药品研发的最新动态和疾病研究新进展,帮助医生了解各类新老药物之间的利弊。但在国内,大众对于医药代表的认知,首先从医院诊室门口的“医药代表严禁入内”开始。医药代表与医疗行业的灰色产业链缠绕相生,成了给医生送礼拉关系给回扣推销药品的人,甚至担负上“残害白衣天使”、拉高药价的罪名。
“一到月底,医院药剂科负责人的门外就排起长龙。”一名资深医药代表不讳言其间的各种手段,“邀请主任喝酒、唱K,甚至帮忙打扫卫生、接送孩子的都有。”为了完成业绩目标,打通进入医院的通道,以及让医生处方自家品种,成为医药代表的另一种职能。
“医药代表其实是有专业门槛的。”李华表示,临床医生非常忙,通常是医药代表将国际最前沿的医疗资讯、治疗方案、药物临床试验等信息整理同步给医生,这也是医药代表专业价值所在。
这一说法也受到医生的认同。某三甲医院一名肿瘤科医生表示,由药企组织的学术交流会议,是他们获取最新医学资讯以及和同行交流的重要渠道。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正式把“医药代表”纳入新职业,并定义为“代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信息传递、沟通、反馈的专业人员”。此举一度被业内认为是医药代表走向合规化的开始。
“竞争越来越激烈,比回扣点数、采取极端方式的现象确实存在。”李华指出,以前一个药品只有两三个竞品,现在动辄有十几个竞品,是近些年医药代表“沦陷”的重要原因。
据媒体报道,国家药监局2022年公开资料,已批准上市的化学药中,仿制药的比例依旧在95%以上。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梳理,2022年,A股药企销售费用在10亿元之上的数量远超60家。
对于医药代表的合规管理持续推进。2020年9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明令医药代表不得未经备案和医疗机构同意开展学术推广等活动、承担药品销售任务,实施收款和处理购销票据等销售行为、参与统计医生个人开具的药品处方数量、对医疗机构内设部门和个人直接提供捐赠、资助、赞助、误导医生使用药品,夸大或者误导疗效,隐匿药品已知的不良反应信息或者隐瞒医生反馈的不良反应信息、其他干预或者影响临床合理用药的行为。
已经离开医药代表行业的梁开(化名)表示,医药代表本身应该是有行业需求的,期待在医疗反腐风暴之下,医药代表作为一种正式职业,在严格规管之下,重回“受人尊敬”的行业地位。
南方+见习记者 梅子仪 记者 严慧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