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盔一带,安全常在!佩戴头盔,是驾乘人员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近日,在中山民众,一名76岁老人骑行电动车时不慎摔倒,头部直撞大货车,幸亏佩戴了安全头盔,老人“捡回”了一条命!
7月16日16时49分,民众公安交警接到麦先生报警称,其76岁的父亲骑电动自行车与一辆大货车发生碰撞,货车司机已驾车离开现场,请求处警。
民警进一步了解得知,老人因为未带手机,并没有在事发现场报警,麦先生是回家后才知道父亲被撞的事,随后便带父亲到医院检查,所幸事故仅造成老人身体擦伤,并无大碍。
民警赶到医院向老人了解情况,并调取事发路口公共视频,发现当时受台风加暴雨天气影响,路面积水湿滑,老人身穿雨衣、戴着头盔骑行电动自行车经过某路口行驶时,意外发生了……
老人驾驶电动车向中间车道变道时,刚好行至两车道白线处,一辆大货车从后方快速驶来,两车随即发生刮蹭,电动自行车因车身不稳侧翻倒地,导致老人后脑直接撞上货车。
万幸的是,老人骑车时佩戴了头盔,在与货车发生碰撞的瞬间,其头部顺势向前低头,才没有再与后方的车轮发生直接碰撞。
电动自行车在发生碰撞时,容易失去平衡侧翻。因此,驾乘人员的头部容易与其他车辆或是地面等发生碰撞。
如果没有正确佩戴头盔,或佩戴不合格的头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 ↓
近日,在佛山南海某路段发生了一起,两辆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邓某驾驶电动自行车与同向前方赖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瞬间人车倒地。
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邓某面部血流不止,路面上还有一大滩血迹,其所戴的头盔完全破裂,地上还散落着头盔碎片。
原来,邓某佩戴的头盔质量低劣,不但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破裂的碎片还割伤了面部。
经医生诊断,邓某颅底骨折、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枕骨骨折、左颞骨粉碎性骨折。
经交警认定,邓某由于没有确保安全驾驶,需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此外,另一方当事人赖某事发时头盔只挂在了车把上,并没有佩戴,幸好并非头部先着地,否则后果也不堪设想!
为何一再强调骑行时要佩戴头盔?如何挑选合格的安全头盔?正确佩戴安全头盔的步骤有哪些?一起往下看↓
佩戴安全头盔保护头部
驾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若不佩戴安全头盔,头部将无法获得有效保护,发生事故后头部会与地面、护栏等坚硬物体发生剧烈碰撞,无异于以卵击石,极易造成颅内血肿、颅脑损伤等伤害后果。
【头盔保护原理】当驾乘人员头部与地面发生碰撞时,安全头盔的外壳可以扩散一部分冲击力,同时可吸收撞击力,减轻对头骨和脑组织的伤害程度。
挑选合格的安全头盔
挑选合格的头盔要看是否有合格证、中文标识、缓冲材料等,具体如下:
☑ 一看:要看产品是否有规范的中文标识,是否有3C认证,是否有发泡材料缓冲层。
☑ 二闻:要闻一下有无刺激性气味,要选择无气味或者气味较小的产品。
☑ 三按:要用手按压缓冲层,选择不出坑、不掉渣的产品。
☑ 四戴:要试戴舒适、贴合的头盔,有护目镜的要选择透光性好的镜片。
☑ 五问:要询问购买的头盔类型。新标准实施后,头盔分为A类(摩托车乘员头盔)和B类(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A类头盔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都可以用,B类只能由电动自行车乘员使用。
正确佩戴安全头盔
选对头盔是前提,正确佩戴是关键。不系扣=没佩戴,大小不合适甚至还将导致二次伤害,因此正确佩戴头盔,记住“量、调、扣”。
警方提醒
请广大摩电车辆驾乘人员规范佩戴尺寸合适、质量过关、符合新国标的安全头盔。
骑行时,必须与大型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少一份心存侥幸,多一份遵守交规,谨慎驾驶,平安出行!
来源:中山交警权威发布、佛山交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