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暑期研学费用屡受争议,用财政承担你支持么

南方+ 记者

“万元清北研学”“近六千香港研学”……中小学研学旅行等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在今年暑期开始火起来,但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

日前有深圳家长反映,其班级家委发布的有关研学旅行的通知称研学与小孩的学分直接挂钩,不少家长就对此表示疑惑,认为系变相的强制要求。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该研学活动费用高,活动的透明度也存疑,希望能知情自主选择研学方案。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了解到,研学旅行已经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研学也是深圳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比较流行的方式,在深圳这类活动多由家委组织,通过招投标形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对旅行、食宿等业务打包管理。但近年,关于研学旅行的费用承担、公开透明,也有不少家长质疑。

网友和学生家长也提出,既然是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中的研学,可否由学校的财政经费承担全部或部分的费用?

现象

暑期研学活动火热,收费高、透明度等问题引发争议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已经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活动的主要方式有:考察探究(包括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旅行等)、社会服务(包括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包括军训、学工、学农)以及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主,也可以单独进行。

研学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比较流行的方式,包括红色研学、科技研学、乡村研学、名校研学等。这类课程在深圳则一般由家委组织,有的活动甚至通过招投标形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对旅行、食宿等业务打包管理。

今年的研学活动,甚至引起央媒关注。新华社今年5月曾报道介绍,研学市场近年来增长迅猛。按照相关规定,学校通常安排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参加研学旅行。业内人士估计,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超千亿元。然而,随着研学市场的复苏,多方抢滩、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等问题也不时暴露出来。

声音

有家长建议用财政经费承担研学成本

多年来,对于校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费用开支,一直颇受家长关注。

南山某初中家长王先生向南方+记者建议,较为理想的做法,是由教育部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建议直接拿财政经费来承担活动成本,可以减轻家长负担;同时,建议禁止以家委名义开展校级或班级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等,减少利益关联;至于承办活动的主体,最好是学校本身来做,这样保证了活动的纯粹性,更为靠谱。

福田某高中家长严女士则表示,对于研学等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其实大部分学生、家长更专注质量而非价格。目前深圳出现的研学争议事件,属于个案,主要是有的家长不满意于价格与内容的严重不符,显得很失望。基本上研学活动都是众口难调。如果深圳用财政经费搞校外研学活动,家长的意见可能会少很多,毕竟家长不用花钱,会更关注活动质量了。另外,市面上有些优秀研学活动项目,也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采购引入,通过规模化来降低成本,并发动企业、科研机构、文化场所一起支持中小学校外实践,将相关项目更为普惠化、公益化,而不是商业化,一起为学生营造百花齐放的研学条件,这样有利于学生们的整体素质提升。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其实深圳教育部门也在探讨和研究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并召开了专门会议有针对研学等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问题进行讨论。

一些学校相关人士也表示,一度收到了教育部门的一些提示,据称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政策会有变化,现阶段中小学不得组织收费或变相收费的学生集体外出研学,也不得以家委会名义收费或变相收费组织学校或年级学生外出研学。

预判

研学如用财政经费,一年开支或超十亿元

“深圳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模式已经实施了多年,尤其研学做得比较成熟,如果改为纯用财政经费承担的模式,对学生家长来说绝对是好消息,至少减轻了家长资金压力。”福田区某中学校长表示。

“如果今后研学活动使用财政费用,就会存在几个现实问题。”上述校长介绍,首先是财政费用来源要明确,未来是教育部门另外专项拨付给学校,还是使用学校自有经费?如果学校单独列支自有费用,将无形为学校增加更大的经济压力,影响其他项目的开支。

目前,因为根据现行教育收费政策,收费项目统一为学费(含教科书费)、住宿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四项,学校无法擅自向学生和家长收取研学旅行费。所以,在深圳,学校开展研学旅行,一般需向家长收费。

“研学活动本身标准不一,财政经费支出的话,也可能会减少活动次数、规模等,来节省开支,这样也会影响活动质量。”这名校长称。此外,如果以学校主导校外研学,相关安全问题也会给学校带来较大压力,老师们人数不够,确实没有时间、精力去兼顾。

那么,如果以财政经费单独支出,单独研学活动,一年的财政开支大概会有多少?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发布的《深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深圳市基础教育学生数量237.75万人,深圳市中学生人数61.63万人,深圳市小学生人数116.69万人。南方日报、南方+统计,如果给一个学生一年500元的研学经费来算,237.75万个学生的一年研学财政支出也将达到11.89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深圳财政预算对于2023年在全市安排教育领域支出达1015.2亿元。不过据深圳市财政局相关人士介绍,财政部门目前不太支持研学类活动采用财政经费,目前深圳财政资金重点在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的优质均衡发展,强调补短板、保基本、促公平,还难以覆盖研学等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国内研学普遍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筹措经费模式

多年来,全国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依照教育部门的要求,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经费。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明确,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课程统筹考虑,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而《广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粤教思函〔2018〕71号)》也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要建立研学旅行经费筹措机制。包括“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据媒体报道,目前广东省内已有多个城市出台了关于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包括广州、珠海、东莞、汕头、佛山、江门、肇庆、惠州等地。

而深圳一直没有出台研学旅行政策文件。深圳市教育局曾在2020年发布《关于深圳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意见征求通知,其中对不少家长群体关心的问题予以明确,但近3年过去,这项方案仍未出台。

据了解,在今年召开的一次深圳市政协会议上,市政协委员高青表示,深圳致力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然而中小学研学旅行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研学旅行渗透率低、安全风险困扰研学旅行开展、成本费用过高、研学旅行效果有待考量等问题。高青建议:健全研学旅行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科技赋能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强化研学旅行资源建设和评价机制。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确实需要高质量发展,但探索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合适呢?

南方+记者 李荣华

编辑 李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