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青年①|“修习知识产权,改变了我的人生”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

在东莞这片产业沃土上,不仅盛产知识产权相关岗位,更以本土资源为滋养,培育出一大批“莞产”知产人。2014年,东莞理工学院开设法学(知识产权方向)辅修班,意味着东莞本土培育知识产权专业学子迈出第一步;2019年,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市市场监管局签署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并挂牌“东莞知识产权学院”,打响华南地区政校合作办学第一枪。十年变迁,东莞本土培育知识产权学子背后的故事有多少?取得的成效如何?学子们是否满意这种培养模式?即日起,南方+推出《“知产”青年》专栏,敬请垂注。

2014年,在东莞理工学院上学的陈廷操发现一件怪事:以前互联网上可以免费观看、收听的电影音乐渐渐开启了付费模式,这让他意识到:知识产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将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领域和人们的生活。

没多久,陈廷操参加学校开设的法学(知识产权方向)辅修班,成为东莞首批修习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他没想到,这一决定会深刻改变他的生活,以至于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他从一名工科生摇身一变成为独立的知识产权执业律师。

“不仅是我,参加这届知识产权专班学习的人都受到影响,我们中约有30人从事了知识产权相关的工作。可以说,修习知识产权改变了我们的人生。

在“复杂”的班级中成长

大学期间,陈廷操和很多学生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带着这份憧憬,陈廷操除了主修机械专业外,还尝试过软件编辑和注册会计方向。尝试的越多,他越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于是,在学校开设法学(知识产权方向)辅修班后,他加入其中,成为东莞地区本土培养的首批知识产权专业生。

第一次走进专班的上课教室,陈廷操发现,这是一个“复杂”的班级。同学们有的来自传统工科专业,比如:机械、化工,有的则是文科和工商管理大类。虽然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但大家都选择了修习法学(知识产权)专业。

“把我们凑在一块,是学校的意思。”陈廷操表示,知识产权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它对多学科背景要求比较高,“如果一个人只了解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那么他很难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比如专利代理师如果看不懂专业词汇,如何胜任?”

东莞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郑玉敏对这一问题的见解更加深入,郑玉敏表示,知识产权是典型的复合学科,既要精通相关法律,又要学习管理类知识,还要有理工科的背景。“把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们凑到一起,能不能培养出来,培养到什么程度,当时都是未知数。有一个信念支持着我们:未来东莞需要大量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来参与经济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这件事是很有意义的。”

修习完专班课程后,陈廷操通过了司法考试,这为他的律师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进一步提升莞企知识产权相关意识

成为知识产权执业律师后,陈廷操经常在多地奔波,广州和北京是他最常去的两地。

“广东省内除深圳外的知识产权案件一审都在广州,东莞的专利案件也不例外。而二审通常在最高人民法院,这是知识产权案件的特殊之处。”

知识产权案件的特殊之处不只在此。陈廷操表示,知识产权案件很多时候关乎企业生存,对于企业主营产品而言,一旦受到知识产权方面的侵权,则面临着灾难性后果。“有企业因商标被人以不正当手段抢注,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去应诉,如果败诉就意味着该企业永远不能使用原商标,损失极大。”

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莞企正走在保护、运用知识产权的道路上。2022年,东莞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07万件,位列全省第三;累计有效注册商标量达57.31万件,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二;专利及商标质押登记金额达97.35亿元,增长78.79%。同时,东莞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3项,银奖10项,优秀奖114项。

作为执业律师,陈廷操认可东莞知识产权事业的进步,也指出问题:“目前东莞知识产权的数量已经很可观了,大部分莞企对知识产权有基本认知,接下来应该转到提升知识产权质量的道路上来,进一步的引导和培育企业意识。”

【文字】南方+记者 唐卓

【图片】邓浩、受访者供图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