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处暑正当暑,清暑养阴正当时

广医二院
+订阅

LIQIU

二十四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

开始的第一个节气都以“立”字开头

即“开始”之意

八月,立秋、处暑依次走来

俗话说:“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这句农村谚语可以这样理解:小暑和大暑这期间的天气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而立秋到处暑这段时间尽管天气也非常炎热,但理论上来讲气温会逐渐下降。

可从多年的实际气候情况来看,有时候会受到高温高湿太平洋热带高气压的影响,立秋和处暑这段时间依然很热,甚至不亚于小暑和大暑这段时间的“热”,这也是我们口中常说的“秋老虎”的由来。

立秋意味着秋天开始,但盛夏的余热未消,天气依然比较炎热。“三伏夹一秋,秋后加一伏”,立秋后虽然逐渐进入秋之季,但尚有一伏,“秋老虎”的威力还在,气温仍然很高;随之而来的处暑节气也称“出暑”,从此时起,炎热的天气才逐渐结束,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立秋节气是由热转凉的交接时期,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万物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而处暑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较为凉爽,此时昼热夜凉,为阳气的收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

在立秋和处暑这段时期的养生

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起居养生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该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以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止收敛太过。秋季的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有一定意义。

02

适当运动

夏天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都偏高,大量出汗会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大,人体的能量过度消耗。立秋以后,天气渐凉,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因此人体会感到舒适,处于松弛的状态,机体随之会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驱除“秋乏”。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散步、爬山、慢跑、太极等相对轻缓的项目。运动量可以比夏季适当增大,运动时长也可加长,但强度不可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03

合理饮食

从中医角度来讲,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因此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酸味食物,可助收敛肺气。

立秋处暑这段时期,昼夜温差加大,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粳米、蜂蜜、蜂蜜、枇杷、乳制品等以滋阴润肺。多吃豆类食物,少吃油腻食物。

另外,此时暑热之气还未尽消,天气依旧闷热,因此仍需适当食用消暑降温的食物,如绿豆汤、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等,这些不仅能消暑敛汗,还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也可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立秋后生吃大量瓜类和水果容易引发胃肠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过多。

注: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 | 药学部  詹慧瑜

编辑 | 广医二院全媒体工作室

昌岗院区(本部):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0号

番禺院区: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南路63号

西院区: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广纸路21号

医院网址:www.gyey.com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