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抢过杨千嬅、刘若英、蔡依林、汪苏泷的票,成功率全部为0”“票都在黄牛手上”“内场票价炒至五位数”……
今年以来,线下大型演唱会市场强势复苏,“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市”,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五月天深圳演唱会现场气氛火爆。 图源网络
另一面,演唱会市场的“黄牛票”问题尤为突出,门票“秒售罄”现象愈加常见,黄牛手上的票价加价甚至翻倍售卖却成为常态,各种离奇的“天价票”不断挑起舆论话题——
TFBOYS西安演唱会代抢开价8000元;
蔡依林深圳演唱会1390元票价的VIP票售价5900元;
张杰广州演唱会1680元的内场票被炒到了8000元以上。
“我怀疑大麦根本就没有票!”“票是不是都被黄牛抢走了,然后高价卖回给我们?”观众对票务问题的吐槽总会引来应和声。
游走在灰色产业地带的黄牛,是怎么一群存在?没有黄牛,是否普通人抢票会更容易?南方读+带你一文了解。
直面黄牛:令人讨厌?还是爱恨相交?
一般来说,讨厌黄牛的理由,无外乎想看一场热门的演唱会,在通过正规渠道购票无果的情况下,必须得花费远超票面价格的钱才能得偿所愿。
有的演唱会门票开售即“秒空”,但在社交网络上,黄牛票的场次、位置却可以随便挑。似乎他们拿票总是那么“轻而易举”——这更加重了普通人的不满。
天下苦黄牛久矣。
今年5月,有媒体发起“你赞同演唱会实名制购票吗”网络投票,有12.3万人参与,其中9.4万人选择了“赞同,有效打击黄牛”。
还有一项“你觉得演唱会实名制是好事吗”网络投票中,有7.3万人参与,其中5.5万人选择了“好事,打击黄牛抬高价,让真正想去看的人买不到票。”
此外,普通人讨厌黄牛的另一原因,在于部分黄牛善用高科技手段,直接导致抢票难度呈指数级上升。尤其是一些演唱会没有要求实名制购票,更为他们提供了便利。
有黄牛向媒体透露,抢票时,他们普遍会用到“连点器”,用电脑控制上百部手机,不停刷新,同时抢。
如果将票务系统服务器比作一扇固定大小的“门”,在开票的一瞬间,当抢票人流超过“门”的承载,抢票者就被卡在了“门口”,仅少数幸运儿可以“挤进去”成功购票。
卡在“门口”的购票者会收到“系统繁忙”的提示,想要挤进“门”,能做的只有多冲几次。
“普通用户再返回购票界面大约需要3秒,机器却可以在1秒内多次冲‘门’,这就是机器购票成功率要高于人工的原因。”票务系统运营人员黄威(化名)说,机器代抢0.1秒、0.01秒便可以创建订单。
技术层面的不平等竞争,自然挤占了正规抢票的机会。
不过,与其说黄牛讨人厌,不如说这一群体令人“又爱又恨”。毕竟,面对放不下的热爱,粉丝只能“心甘情愿”买黄牛票。
“加点钱无所谓的,只要是真的票。”这句话或许能代表一些粉丝的心声。
有时候,这一最低要求都不可得。从黄牛手里买到的高价票,指不定就是假票。
7月底,在广州黄埔宝能观致文化中心举办的一场演唱会开始前,抢不到票的市民小李花2500元现场“捡漏”了一张票,没想到在检票口被拦下来,被告知是假票。无独有偶,广州市民小许也通过类似的途径花了1100元从“黄牛”手上购得假票。
目前,广州黄埔公安分局已将两名嫌疑人抓获归案。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演唱会门票”关键词检索刑事案件,相关案件达500多件,其中不少为诈骗案件。
“专卖假票的这部分人,根本不算‘正经黄牛’。我最看不上的就是卖假票的骗子,他们就是犯罪。”黄牛多哥(化名)在接受南方+记者的采访时如此评价。
多哥是当下黄牛群体的主流——互联网黄牛,他们隐匿于网络上,手握数以万计的客源,以及遍及全国的黄牛票源。
他们的自我认知,更趋近微商或二手房屋中介,在法律的灰色地带间游走,靠“诚信”做着二手买卖的生意。
然而,加价、打折卖真票,就真的合法吗?
黄牛背后:交易自由?还是违法乱纪?
不可否认,“江湖”上也存在一批“讲信誉”的黄牛。黄牛多哥自称曾倒贴钱给客户找票——
“我没预料到周杰伦海南演唱会(票价)涨幅那么惊人,原本一张票2800元,客户飞到海南后,我临时花4000块钱去配票,一张票亏了1200!咱们做的就是信誉,客户既然给了钱,我就得给他弄到票。”
如今,在舆论场对黄牛喊打喊杀,未必会得到一边倒的支持。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黄牛存在的逻辑与根源。
首先需要厘清,黄牛倒卖“真票”是否触犯法律。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朋礼松认为,黄牛对有价票证、凭证的倒卖扰乱了市场管理秩序,至少涉嫌治安违法。
“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将具有一定规模性、组织性的‘倒卖’牟利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行为,并据此定罪。”朋礼松表示,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个人非法经营达到一定数额,或两年内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继续从事同种非法经营的,都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黄牛作为市场经济中长期存在的群体,他们的出现很难说属偶然。
“所有买卖行为的背后,本质都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今年演唱会市场的确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大家都觉得抢不到票”。深耕行业30多年的知名演唱会操盘手、演唱会行业导师陈禹说。
操盘过多场大型综合演唱会的资深音乐人和平持相似的观点:“市场供需决定了票的难抢程度,与其说是黄牛让票难买,不如说是因为市场让黄牛活跃起来了。”
通过供需关系透视主办方、票务平台与黄牛,互相之间颇为暧昧。
毕竟,主办商并不是只有周杰伦、陈奕迅、张学友这些顶级热门歌手的演唱会,他们还要做大量没那么热门的歌手的演唱会,那时候,靠黄牛协助卖票保本不啻是一种策略。
在陈禹看来,演唱会本质上作为“商品”,有一定的投资价值,“黄牛”会依据歌手的热度酌情参与这个投资项目,参与方式就包括了向主办方和各渠道“收票”,然后通过上下线的运作去获得利润。
在此过程中,主办方和黄牛恰好就处于同一条利益链上,主办方眼里甚至没有所谓的“黄牛”,更多是将他们视作票务代销,或是风险投资项目中的众多小股东。
蔡依林广州演唱会座无虚席。 图源:蔡依林微博
“黄牛就是二级票务市场。”黄牛多哥直言。他始终相信,主办方办演出就是要赚钱,但不是每场演唱会都像今年这样赚钱,他们需要通过黄牛把票“分发”出去。
“消灭”黄牛,多方一直在努力
为了“消灭”黄牛,除了行政机关,票务平台也做了诸多努力。
身为一级票务平台,大麦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购票环节,大麦网通过恶意流量清洗技术,实现对刷票脚本、刷票软件、虚拟设备进行精准防御。当前,大麦网对使用恶意软件刷票的拦截率已达99%。
此外,依托长期以来与黄牛对抗的丰富经验,大麦网逐步建立起“黄牛风控黑名单库”,可基于账号、手机号、证件号进行精准匹配并拦截。
平台方加强技术层面上的打击力度,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位兼职给黄牛供票的抢手小云(化名)在介绍抢票秘诀时,就提到“新号比较好抢”,她在抢票中摸索到的经验是“不要把一个身份证绑定在多个平台上,这样号容易黑;新号一般一抢就会中,这大概就是新人buff”。
据大麦网表示,今年2月至6月,平台已拦截黄牛下单5200万次。
其实,大麦网入局票务市场多年,曾多次深陷舆论风波。观众每每抢不到票时,大麦网挨骂似乎已经成了“固定环节”。
今年2月,大麦网由于周杰伦的演唱会门票而“翻车”登上热搜。
2月27日下午,周杰伦太原站、呼和浩特站两地多场演唱会门票陆续开售,吸引数十万粉丝在线抢票。或许是因为销售过于火爆,原定当天15点58分开售的太原站9月22日场次,临近开票时突然终止销售,不少粉丝扑了个空。页面显示:接主办方临时通知,该场次暂停预售,新的预售时间待定。
当时就有网友吐槽“大麦网是最大的黄牛,开票前两分钟突然改时间或暂停预售”。
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就说,大麦网近期受争议较多,原因在于很多演唱会的票被“截胡”,但到底是在哪个部分被截,外界并不清楚。
对此大麦表示,每场演唱会在平台上公开可售的票数均与主办方提供给大麦的可售票数相符,并不存在任何内部“截胡”情况。根据相关规定,主办方最多可将30%的票以工作票、赠票、赞助票、邀请函等各种方式来处理,是合规的。
在今年5月,同为一级票务平台的猫眼,被爆因在演出经营活动中,不履行应尽义务,倒卖、转让演出活动经营权,被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行政处罚7万元。
为了遏制“黄牛”的势头,演唱会主办方也有作出努力:张杰、刘若英、张学友等歌手的演唱会都为实名制购票,林俊杰广州演唱会在明星粉丝专属售票APP上设置了答题环节……
没有黄牛,观众就可以抢到票吗?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答案。
以TFBOYS十周年演唱会为例,大麦网显示的初始售票时全场可售门票总数为33055张,开票之际,预约人数已经超过500万人。按此数据计算,购票成功率不到0.1%。
票池的数量只有那么多,同时抢票的人数可能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由此实情来看,大部分普通人确实无法抢到票。
5月31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建议: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实行演唱会实名制购票及实名制观演,类似于高铁售票,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打击、遏制黄牛行业的气焰,规范演出行业的秩序,有利于大型演出的治安管理,保障人民权益不受侵犯。
但在黄牛眼中,票务平台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反而对消费者不利。
面对一些演唱会开始推行“强实名”制,黄牛多哥评价,“强实名”后,黄牛抢到票不能转卖,相当于门票失去了在二级市场的流通性。“那这种情况下,粉丝依然抢不到票,又来找我们买票。我们也只能去买更高价的‘内部票’,这时的高价真不是我们哄抬起来的。”
和平认为,黄牛很难“灭绝”,但国家可以出招规范黄牛,发展健康的二级票务市场,让这一灰色地带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因为演出门票的商品性和稀缺性,它们应该是可以被允许加价自由售卖的。何况确实会有观众买了票而无法去看,想把票出售的情况。但加价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合理、合法,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就要靠相关部门来制订。”
和平说,如此,既让无法抢到票的观众有安全可靠的二手渠道买到演出门票,也可以让政府部门对这个市场进行有效管理。
7月25日,针对人民网网友的留言建议,广州市公安局回复称:留言收悉,公安部门和文化部门对演出行业“黄牛”炒票的情况高度关注,已在制定相关售票政策,逐步推行谁购票谁观看的措施,规范演出行业秩序。
困扰演出市场多年而无法解决的黄牛问题,或因今年演唱会的火爆行情,迎来解决的转机。
部分内容来源自南方都市报、中国新闻周刊、中新经纬、新周刊
【策划】李强 张哲
【统筹】刘奕伶 陈明诗
【撰文】话题研究员 张思毅 刘奕伶 魏伯航
【设计】张昶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