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开播】高修安讲24节气·立秋——阳消阴长,三招养肺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订阅

立秋节气

/ 传统二十四节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2023年立秋开始于8月8日星期二2:22:41(农历2023年六月廿二),结束于8月23日星期三17:01:06(农历2023年七月初八)。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要。

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01

起居养肺

一是生活作息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二是要坚持锻炼身体,特别是中医的呼吸吐纳和功法练习。

根据《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所载,秋季作息应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是为了顺应阳气的收敛,而早起则能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肺气收敛太过。在11点到下午3点前,抽出半小时平卧闭目养神或小憩片刻能给我们劳累了一上午的心脏充充电。

立秋以后,相比酷热的夏季更适合锻炼,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慢跑、快走、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太极拳、五禽戏等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对呼吸变得深沉和缓具有明显作用,特别是五禽戏中的鸟戏,强调上肢的上举和下落,像鸟扇动翅膀一样,意在不断刺激肺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练习这个功法,可以有效防治肺气不足、气血虚弱所导致的病症,比如肺胀、胸满、咳嗽、气喘等。

在此特别推荐《道臧·玉轴经》“秋季吐纳健身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shěn)”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02

怡情养肺

立秋以后,天气开始转凉,肺气虚者对秋天天气的变化尤为敏感,在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境况,常在心中引起悲苦、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

人们在心境上应力求做到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平和,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减轻悲秋情绪。可以和亲朋好友结伴秋游,登高远眺,领略自然风光,饱览斑斓秋色,可使心情愉悦,减少悲秋情绪。

03

饮食养肺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又主一身之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

而燥为秋季的主气,是一种阳邪,最易耗伤津液,燥邪每从口鼻侵于肺,耗伤肺阴,出现肺燥,可表现为口唇干燥、鼻干、咽喉疼痛,伴阵发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呼吸症状,甚至引起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

预防秋燥从立秋开始,秋季饮食的原则应“滋润生津,减辛增酸”。推荐多吃些滋阴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藕、银耳、百合、萝卜、蜂蜜等。而辛香麻辣、煎炸熏烤类的食物,宜少吃或不吃,防止辛燥伤肺,耗伤阴液。同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如应季的葡萄、梅子等,一方面酸性食物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增加津液,另一方面酸性收敛通过增酸可以防止肺气过旺。

食疗本草

推荐几款立秋简单食谱:

(一)

白果莲子山药汤:

食材:新鲜山药150克、白果10颗、红枣10颗、枸杞子20颗、干莲子10颗、冰糖10-15克备用。

做法:干莲子和红枣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白果敲碎外壳。山药去皮,切成小方块用清水浸泡备用。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至剩3碗水时,加入调味料即可。

功效:有健脾益胃、助消化的作用。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二)

鲜茅根霸王花煲猪肺汤:

食材:鲜茅根60克、霸王花30克、南杏15克、北杏15克、猪肺1个、生姜3片备用。

做法:各配料洗净,浸泡。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

功效:有润肺益气,止咳除痰作用。

居家穴位按摩

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稍不留意很容易感冒,且易迅速传播,可通过穴位按摩增强身体抵抗力。

干擦面:擦迎香和晨起浴面。用双手大鱼际(拇指掌侧肌肉丰厚处)在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处反复擦动200次,再用掌根在面部上下擦动100次。

按极泉理气护心:入秋后仍未出伏,气温回升堪比盛夏。当气温超过30 ℃时,人便会出现胸闷的感觉。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该穴对治疗心痛、 胸闷、咽干烦渴有效。每次弹按的量应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

按血海: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我们将双腿绷直后,后膝盖内侧突起的一块肌肉,即为血海穴。经常按揉血海穴,不仅可以祛除湿热,还可以益气健脾(血海穴位于太阴脾经),睡前左右各按压20次,坚持下来则会有明显效果。

按压天枢:天枢穴位于肚脐眼左右各两寸处,睡觉前按压天枢穴左右各20次,不仅可以缓解湿气所导致的腹痛、便秘等症状,还能利于肠道及时排出宿便。除此之外,患有痛经、月经不调的女性时常按压天枢穴,亦对妇科疾病的预防有着极大的帮助。

小儿“节气推拿”

小儿推拿是传统中医的瑰宝,在立秋节气前后进行推拿治疗,可以让孩子的身体更加康健。下面这套推拿手法,分享给大家:

立秋时节,小儿应以清热解烦、健脾护阳为主,家长可以在家给宝宝进行“节气推拿”。

推四横纹:四横纹位于宝宝双手的掌侧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家长将宝宝的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每次100至300下,每天一次即可,此穴能起清热解烦、调和气血的作用。

捏脊:家长用双手从小儿的骶尾部沿着脊柱两侧向颈处拿捏,把皮肤边提边捏,边向前推进,每组9次,每天一组即可,此操作在上午进行效果更佳,能起健脾护阳、强身壮体之作用。

高修安癸卯立秋防疫养生方

取桑叶10克、防风8克、莲子15克、苏叶8克、北沙参15克,为汤料。此方有清肺润燥、醒脾扶正之效。

【名医介绍】

高修安 主任中医师

中医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副会长,佛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2015年被佛山市人社局、市卫计局评为首届“佛山十大名中医”;2017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选为“广东省名中医”;2018年被评为我院“首席医学专家”;2019年获得“佛山市名医”称号。2021年获广东省中医师承薪火工程指导老师;2022年获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来源:中医科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