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底线!抗洪救灾绝不是“网红”蹭流量的背景板

深圳共青团
+订阅

在此前京津冀遭遇极端强降雨时

北京房山区蓝天救援队

女队员王宏春

和男队员刘建民

在抢险救援中不幸牺牲

但近日有媒体报道

“有网红去牺牲救援队员家门口直播”

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红

去牺牲救援队员家门口直播

两名救援队员牺牲后

网友们纷纷表示惋惜和哀悼

但一些互联网博主、“网红”

打听到其家人的居住地

“拿点东西、拿点钱就上家里去了

还要拉着家属照相

有人还会问一些刺激的问题”

房山蓝天救援队队长陈海军透露

“本来家属就痛苦

有的博主还会在逝者家门口开直播

嘻嘻哈哈”

▲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在近期的暴雨灾害中救援、转移民众。

8月5日当天

有记者在房山区蓝天救援队办公区

遇到了一名60多岁的男子和他的女儿

男子自称来自几千公里外

受两位“英雄”事迹感动

坐了3天火车赶来

他哭着和陈海军拥抱

用力拍打他的背

提出希望能去慰问逝者的家人

陈海军当时很感动

破例开车带其去了王宏春家

▲王宏春生前,身着蓝天救援队制服。

在小区门口

陈海军要求,要把手机放在车上

现场不能拍照摄像

“当时就感觉他们脸色不对”

陈海军说

两人给王宏春家留下3万元钱

又提出要去刘建民家

这时有队员打来电话

搜到了男子此前在互联网发布的短视频

“这是一个网红”

陈海军当即婉拒了他的要求

有人以朋友名义接收捐款

牺牲救援队员家属声明拒绝捐赠

陈海军告诉记者

王宏春与刘建民

生前所在的微信群及其他亲友

也收到了

类似“你们谁跟这两个人熟

帮我把钱给家属”的信息

陈海军听说

已经有人以朋友的名义

或者认识家属的名义接收了别人的捐款

至于这笔钱给没给到家属

“那就不好说了”

8月3日

陈海军接到某基金会打来的电话

称“已经为两位英雄募集了200万元的捐款”

更多的善款正在募集中

陈海军特别惊讶:

“谁授权你用这个名义募捐了?

这笔钱谁来监管?”

他意识到

有必要就捐赠事宜向社会说明

于是当晚

他打电话与两名牺牲队员的家人

进行了沟通

▲王宏春爱人杨先生写下的声明。

两名牺牲队员的家属

都希望能尊重家人生前的意愿

“就让王宏春干干净净地走

我不想给她留下遗憾”

王宏春丈夫杨先生的话

让陈海军红了眼眶

刘建民的妻子于女士也写道:

“刘建民做的是公益,为老百姓服务

不收取任何回报,这是他的初心”

▲刘建民生前工作照。

8月4日

房山蓝天救援队针对

公众给二人的捐款意愿发布告知

其中提到

根据“房山蓝天”的纪律

以及两位队员生前一贯不接受馈赠的表现

征求家属意见后决定

不接受社会上的个人、单位

企业和基金会等的捐款、捐物等

抗洪救灾

不是“网红”蹭流量的背景板

“有网红去牺牲救援队员家门口开直播”

引众怒

网友:真是无底线!

“网红”蹭流量

哪怕是逝者

哪怕家属已公开告知

他们依然以“善意捐助”的名义蜂拥而至

对于这种突破公共伦理底线的行为

必须予以谴责、规制

而利用天灾来博流量

几乎从灾情发生之初就开始了

据刚从涿州洪灾现场撤离

尚在返程路途中的

子鹊救援队创始人介绍

救灾现场有人救灾,也有人在摆拍

“有号称来救援的人

带了一艘只能乘坐4个人的小船

一个驾驶手,一个操作手

还特地带了一个人专门拍摄

留给救援的就一个位置

什么没干,先把机位放好

摆出一副正在救人的样子”

他的表述也得到了印证

此前

也有一段摆拍作秀的事件在网络上曝光:

在涿州救援现场

两名男子带着一名老年人

在深水区疑似摆拍作秀

还穿着红色救援背心

事件一经曝光,即引发了公愤

这种“消费灾情”的表演

不是一回两回了

前年河南暴雨后

大量网红也曾扎堆抢险一线

他们不管灾区能不能进去

不顾劝阻

挤占并不宽敞的救援通道

表面看似是救人

心里实则全是生意

▲2021年河南郑州发生暴雨灾情时,就有网友爆料有人在救援现场摆拍。

救灾是严肃的

牺牲的救援人员令人痛心

这些闻风而动的“网红”

既有可能干扰正常的救灾秩序

也会伤害人们的情感和良知

而且,利用公共事件蹭来的流量

无关社会公益,不过是服务于

个别“网红”涨粉、引流的需要

这是一种病,也是一种恶,该治

7月10日

中央网信办发布

《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

其中明确要求“不得消费灾难事故”

可见,这些如跳梁小丑一般的“网红”

已经触及了网络管理的红线

明知故犯,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洪水无情人有情

在抢险救援面前

不需要这样的流量、热度

此时“网红”也好

围观的网民也罢

都应节制自律

保持对社会道德与伦理的基本尊重

不断提高媒介素养

平台要落实好主体责任

对主播及内容加强监管

对消费灾难事故的短视频、直播

进行针对性管理

第一时间扑灭苗头

避免类似视频在网络上

被传播、炒作乃至效仿

▲网红在灾区现场的直播截图。

而对于情节严重、涉嫌违法的行为

监管部门不妨也及时介入

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置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

为社会提供更多正能量

铲除直播乱象的生存土壤

让真正的优质内容“占领”网络空间

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