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比他家更懂粤式茶点,吃完第一口,你会发现以前的都白吃了!”
“满满一桌199块钱”“牛排一桌99”……
随意点开一个短视频应用,网红探店、大V推荐的美食套餐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如今,外出用餐前先在网上“种草”成了一些人的消费习惯,而网红博主们以第一视角分享门店的环境、产品和服务,容易给人留下真实体验的印象。
然而,在网上“种草”成为一种消费常态的同时,当前探店行业缺乏行业规范,人员准入、机构资质尚无标准,存在虚假“种草”等情况也值得关注。
先“种草”,再消费
网红探店似乎带来多赢局面:消费者获得低价的套餐,网红继续发挥流量优势将内容变现,商家获得客流量,平台方拓展业务新版图。社交媒体上可见度高的探店内容,培育新消费习惯的同时,也改变着商家的营销方式。
《2022抖音生活服务探店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抖音生活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965%,抖音生活服务创作者超1235万,抖音探店视频达11亿个。
去年,有72%的入驻商家发布过达人撮合需求。商家通过平台发布商单507.11万个,同比增长623.12%。探店达人短视频为商家增收295亿元,同比增长737%。
据媒体公开调查数据显示,购物前82.6%的受访者会搜索相关“种草”推荐,但也有78.2%的受访者有被网络“种草”坑过的经历。
近段时间,网红探店带来的消费纠纷呈上升趋势,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相关消费纠纷案例对责任方予以警示。
给钱“真好吃”,不给“没法吃”?
不少消费者反映,曾遭遇过网上团购无法核销、缺乏退款途径等乱象。在流量和商业利润裹挟下,网红探店鱼龙混杂,“滤镜探店”现象屡遭吐槽。
如某自助火锅餐厅,被多位探店博主推荐为“高端自助”,用餐价格高达798元一位。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其所谓的“高级食材”用冷冻产品偷梁换柱,不少网友前往品尝后,认为产品服务与宣传差距甚大,商品价值与价格严重不符。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探店团购”,相关投诉超千条。在投诉案例中,团购产品无法使用、无法退款等问题较为常见,甚至还有门店倒闭团购券照卖的情况发生。
有一些网红账号在同一门店发布测评前后矛盾,如对同一款炸酱面,有博主起初表示“太贵”“没法吃”,之后的视频中又改口称“妈妈做的味道”,令人大跌眼镜。
在福州从事网红孵化相关行业的陈女士说,有些博主因为行程较满或者图省事,都是由店家直接准备好图片和视频找博主谈合作,价格谈拢以后,由博主以亲身探店的口吻来发布视频,“其实这些店他们自己压根就没有去过”。
探店业务亟待规范
网红探店乱象引发关注。专家认为,探店业务要鼓励更要规范。
“网红探店带有一定的广告代言性质,如果代言产品出现问题,网红也要承担一定法律后果,因此网红及其背后公司应该承担事前审查义务。”
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表示,网红博主如果在知情的情况下,依旧发布虚假宣传的探店内容到网上,这种行为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探店博主的探店视频如果存在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等情况,消费者和商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维权?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旭律师介绍,商家可以直接与探店博主协商解决,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或撤下虚假宣传内容。
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其他有关部门投诉举报,要求对探店博主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构成虚假广告或者不正当竞争法上的虚假宣传行为的,消费者和商家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如果探店博主的虚假宣传行为已经给消费者或商家造成实际损失,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惩罚机制,及时查处虚假宣传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任超说。
同时,任超也认为,短视频平台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网络社区自治规定,加强对内容的审核,防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出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