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走出的中国舰长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张美玉

南方+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3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海军海南舰舰长张美玉入选。

从深山走向深海

张美玉出生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柳川镇上菜园村,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苗侗山寨,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打记事起,父母留给张美玉的第一印象,是勤劳。“他们起早贪黑,精心地侍弄着脚下的这块土地。”课堂上,张美玉知道了清华大学,知道了家门口的清水江,穿山越岭、汇入大海。

除了学习,最让张美玉高兴的,是电影放映队进村。他不知看了多少遍电影《英雄儿女》和《上甘岭》,上清华、穿军装、闯大洋,成为张美玉心中最大的愿望。

2001年,张美玉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国防班录取。参加清华大学学生海峡两岸交流的张美玉,在台湾花莲近距离地看到了大海,看到了广阔的太平洋,儿时的梦想再次生根发芽。

临毕业,成绩优异的张美玉,获得了清华大学的保研资格。但他放弃了,2005年9月,张美玉成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航海系的硕士研究生。两年半之后,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张美玉毅然地选择了从军上舰,坚定地走向了远海大洋。

带动全舰人员以理论指导实践

2008年3月,张美玉登上襄樊舰,担任副观通长。张美玉没学过通信。他从头学起,比别人早起晚睡,通信设备和值班勤务全都弄得清清楚楚。

在原襄樊舰观通长吴跃刚眼里,张美玉特别喜欢提问。“不到3个月,他就由提问变成了答疑,由学生变成了教员。”张美玉的手机里,存有许多专业视频和专业电子书,利用工作间隙的许多几分钟,他熟练地掌握了海军英语,依据相关参数,他能现场口算、心算出关键数据。

在张美玉心里,自己不是什么名校生、硕士,“首先我是个海军战士。既然选择了海军这个事业,就得敬业。”

2020年初,张美玉通过舰长全训合格考核,成为三亚舰舰长。

三亚舰停航维修。张美玉发现自己对各种装备还没完全摸透,于是和政委徐毅达成“停航不停备战”的共识,带领官兵对装备逐个进行再学习、再研究;海南舰缺少两栖攻击舰实战经验,张美玉和几位舰领导分别到各战位与官兵共同探讨,编写形成了与舰艇装备作战运用相关的多个参考手册。

时刻都在想着新点子

张美玉先后担任过国产新型护卫舰、驱逐舰、两栖攻击舰的指挥军官,“指挥新型战舰,不但得识新,还得谋新、创新。”

三亚舰原政委徐毅说,张美玉“时刻都在想着新点子”,“他首创的很多小发明、小创造,都在友舰中得到认可和推广。”

经过现场勘验,张美玉革新了导弹装载的作业流程,导弹装载时间缩短了一半。

担任海南舰舰长后,张美玉较为陌生的陆战队、气垫艇、直升机就成为他关注的重点。说起张美玉,某部门区队长宋文君叹服中带着惊诧:“舰长向我了解直升机的有关知识才一个多月,他怎么就能提出那么些新的想法和建议?”

为了时刻掌握全舰情况;张美玉把视频监视系统引进了自己舱室的配套设备,驾驶室的某个设备容易过热,他带着官兵加装小风扇,改进通风,解决了装备的“中暑”问题。

2023年年初,海南舰在太平洋上突发雷达故障,故障发生在军舰最顶端的主维天线上,故障概率万分之一,连厂商都无计可施,在不具备吊装拆卸和备品备件有限的困难条件下,本着“小故障不过夜、大故障连续修”的原则,张美玉带领官兵连夜自修4小时,通过改变抢修思路,成功恢复雷达作战性能。

十多年来,张美玉曾先后参加了亚丁湾护航、中外联合演习、实弹射击演练等30余项重大任务,摸索、总结出20余项研究成果。

【采写】周梦雅

编辑 陈文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