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检察院着力推动检察听证工作常态化,为了让听证过程更加公开透明,近日,第六检察部变“坐堂审理”为“实地办案”,在一起司法救助案中将公开听证会“搬”到救助申请人的家中,把普法工作做到老百姓家门口,不仅让群众“零距离”了解检察听证,更能身临其境,让公平“看得见”,让法治“听得见”。
“走出去”
把办案过程“晒出来”
救助申请人卢某某因一起交通事故造成重伤二级和伤残八级,治疗过程中花费高昂医药费用,加上案发前家中仅有他一名劳动力,家庭经济困难,且赔偿款至今无法完全履行,使得他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天河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在收到线索后,迅速主动联系卢某某并指导其积极申请国家司法救助。
为了让案件办理更加透明公开,7月20日,天河区检察院邀请了三名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作为本次活动的听证员,一同走进被害人的家中开展公开听证。
进入城中村狭窄逼仄的楼道,低矮潮湿的楼层密不透风,一行人走进申请人卢某某的家,只有10平米的房间,一眼就能看穿。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能够坐下的地方仅是一张破旧不堪的床,挪腾辗转的地方都没有,现如今正值盛夏,他的家中却只有一个小风扇。
在检察官的主持介绍下,听证员认真听取了案件的基本情况,并详细询问了救助申请人的工作、生活及家庭情况,对于申请人遭遇事故表示同情,在现场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一家人生活的不易和因案致困的艰辛。
“请进来”
把案件处理依据“亮出来”
实地走访后,公开
三名人民监督员听后用“温暖”、“动情”评价了此次履职。听证员陈鹏表示,虽然已参加检察机关多次的公开听证活动,但司法救助案件的公开听证是头一回,实地走进救助申请人的家中更是从未经历。此次“走出去”的听证形式开创了先河,切实提升听证办案质量,体现出天河检察积极探索法治宣传、检务公开的新思路,回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新期待。
“本案把听证现场‘搬进’救助申请人家中,刚刚的实地查看,确实感受到救助申请人因案致贫的困境,天河区检察院实实在在地给救助申请人家庭注入了检察温情、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检察温度。”听证员夏峰给予了高度肯定。
听证员鄞珊则表示,天河区检察院创新司法办案理念,充分发挥检察听证的公开公正作用,突破传统听证地域限制,让检察听证走进公众视野,让检察履职“全过程公开透明”。
通过评议,三名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救助意见,并对天河区检察院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对困难群众实地走访听证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最终,天河区检察院为司法救助申请人卢某某及家人申请到了4.8万余元的国家司法救助金,有效缓解了其家庭困难。
7月25日,卢某某一家三口送上一面写着“司法救助 解困为民”的锦旗,感谢天河区检察院的帮助让他们渡过了生活难关。
下一步天河区检察院将更加积极探索公开听证案件类型和听证形式的多样化,将公开听证作为深化检务公开、构建阳光检察的有力举措,让公平正义真正“可感可触”。
来源:天河检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