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咖啡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一个新的万亿产业呼之欲出。
江门与咖啡结缘于19世纪,是一条因侨胞而起、因产业而兴、因消费而火的发展之路。为抓住咖啡行业发展机遇,江门制定了“侨都咖啡”品牌三年计划,众多本地商家也放眼全国市场,开始探索线上线下品牌化运营。
在这一热潮下,江门的咖啡产业如何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开辟发展新天地,是摆在眼前的新任务、新课题。南方+江门频道“来论”栏目邀请专家学者、行业专家聚焦咖啡产业,探讨在万亿产业风口下,侨都咖啡如何突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董小麟>>
从十九世纪中叶海外华人华侨把咖啡及其相关产品率先引入江门地区以来,咖啡的消费力开始渗入这片土地。时至今日,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升和新一代消费者的成长,江门的咖啡产业和咖啡消费市场迎来了一个质量更高、扩展更快的新发展阶段,为粤港澳大湾区培育出一个富有市场生命力的新产业。
我们可以从江门咖啡产业所呈现的发展优势中,凝炼出“三个结合”的重要特点。一是实现了供给侧发力与需求侧呼应的有机结合,形成供求协同推进的运行机制,从而在咖啡加工产品更好满足需求的多样性方面,在需求场景的打造和拓展需求方式方面,都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二是实现了商业运营与文化氛围的有机结合,把产品的物质形态与文化品味结合起来,融入咖啡生产及品尝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场景,包括融合中西文化的经营特色等,在商业与文化的整合营销中持续提升着咖啡消费市场的魅力。三是实现了市场配置资源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在挖掘历史与时代因素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政府不失时机地从营商环境建设和产业政策的扶持上对咖啡产业的发展给予帮助和指导,体现了市场与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促进着咖啡产业发展进入愈益良性循环的轨道。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酒店管理系系主任 李伟慰>>
近几年,江门的咖啡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总体来说,江门咖啡是中国咖啡行业发展的缩影,处于咖啡多元化融合发展的过程。
江门咖啡产业的发展是明显的地域文化内涵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作为中国饮品(茶饮)品牌的重要发源地,江门咖啡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同时,中游产业持续发展,推动一部分从业人员向下游产业流动,成为江门咖啡店起步的第一批创业者。江门咖啡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文旅产业和侨乡文化的拉动效应,咖啡馆数量快速增长属于产业结构自我调整和发展的需要。当然,与已经基本成熟和成规模的中游咖啡产业发展相比较,目前江门咖啡店的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数量增长的阶段,优化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到来,盈利模式仍然以单一的饮品为主体,规模化效应没有很好体现。
【主持人】李霭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