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上三五好友,在城市街头漫步,打卡特色小店,探究历史古建……
“没有宠物也要创造宠物”,代遛狗的工作被大学生争抢,迎接“萌物暴击”……
当身体环绕树干,平静在内心发芽,拥抱大树成为当代青年自我疗愈的新选择……
▲来源:unsplash
由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闫冰玉、心理学系教授吴建平、硕士研究生权明晓所著的论文《不如吃茶去:当代青年的“治愈”心理体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当青年人需要情绪调节、情感不足、发展认知以及向往美好生活时,会产生“治愈”需求。
令青年人感到“治愈”的元素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小动物、理想中的生活方式、人际互动、自然环境和治愈系文化产物。在当代青年群体中,围绕“治愈”元素不断生发,新的自我治愈方式正流行。
▲来源:中国青年研究
在城市探索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Citywalk慢旅游的特性让人着迷。
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某平台上City walk相关搜索同比增长超30倍,舒缓心情是大家选择漫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来源:视觉志
金融从业者林木(化名)以前总是把旅游计划安排得很满,力求在有限的时间打卡最多的地点,结果每个景点都是走马观花。
本应休闲的旅游,却变成了“赶路”的代名词。Citywalk的出现,让自己慢下来,不用担心错过什么,也不用着急到达哪里。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观赏所在的城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喘口气。
有人用脚步丈量城市,有的人想用两个轮子将城市“打回原形”。
数据分析师蔡辛(化名)喜欢和骑友千里相会,并肩骑行,在一段“有限的、自由的,只有自己掌控的时间”里探索全新线路、叩问身体极限。
工作的压力、自然的释放,在他的生活中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
北京师范大学讲师李慧中认为,Citywalk兼具自然接触和社交两种属性。离开熟悉的环境、脱离熟悉的生活节奏,去探索城市,能够让我们在屏蔽烦恼的同时,拥有新奇的体验。
在Citywalk过程中和陌生人的接触,可以让我们获得一种恰如其分的关系动力,即我与人交流互动,而不用承受强网络带来的规范约束,比如:保守秘密、强制互惠等。
来一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城市探索之外,不少人也将目光投向自然,在美景中,在和动植物的相处中治愈自我。
晚霞,总是关乎浪漫。忙碌的一天过去,夕阳染红了天边,晚霞在静静绽放。
每一次的它都带着新的期待,如诗如歌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有了更多热爱这座城市的理由。
▲来源:深圳晚报
有人在美景环抱中放松身心,有人则喜欢给予自然拥抱,和树木来一场真正的亲密接触。
具体方式非常简单:走出家门,找一个公园,然后挑选一棵合自己眼缘的树,张开双臂,抱上去,静静感受。
体会过“抱树”的人表示,“抱树”可以缓解焦虑、十分解压,能让人重新收获快乐、放松自己,“明明是自己在抱树,却有种被树抱着的感觉”。
大学生无偿代遛狗的大戏不久前还在热映。大学生们欢天喜地、成群结队地来接狗,一场疯玩下来,狗狗纷纷染上“大学生遛后综合征”——一个个耷拉着脑袋、精疲力竭。
“代遛狗”既能满足喜欢宠物狗人群的撸狗需求,也能帮助一部分无法天天遛狗的人群解决问题,还有益于宠物狗的身心健康。
毕竟,谁能拒绝狗狗呢?
“自然接触是影响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慧中介绍,研究发现,当人看到自然界的庞然大物,比如大树、雪山等,可能会感觉自己变小,“这种小是自我变小,与自我相关的负面感受也会随之变小。”
“接触自然本就有助于心灵治愈。”她表示,和自然相处常常伴随着运动,这样的过程能让人们从烦闷的源头脱离出来,收获短暂的放松。
至于“云”养宠物、代遛狗的治愈方式,李慧中分析,这是由于人们对动物的喜爱,尤其是毛茸茸动物的喜爱,有着深刻且本能的基础,即寻求安全的依恋。
此外,小动物们对人类不仅几无威胁,还能让人感觉温暖,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
动动手,也能达到治愈自我
在多数情况下,城市探索、接触自然都需要我们置身室外去体验。
如果不爱出门,治愈也有新方法,动动手有时就能达到效果。
布依族刺绣、厦门漆线雕、开封汴绣、绛州鼓乐……曾经,提到“非遗”,有人会觉得很遥远。而现在,它们以年轻的方式,令人们看到了它们的灿烂与珍贵,更感受到了它们活泼、亲切的魅力。
两个月前,刘佳琦(化名)偶然参加了一节剪纸艺术体验课,让她备感治愈。“剪纸艺术很考验功底,入门容易,剪得好很难。”她本想剪朵海棠,出来的却是缺枝少叶的“四不像”,但却仍觉得很有成就感。
“这毕竟是我的第一个作品,不完美但也是诚心之作。”她说。
然而,让刘佳琦觉得治愈的非遗手工,对于张芳洲(化名)来说就“变了味道”。
端午假期,她在去景德镇旅游时体验了烧玻璃手作,店内限时一个半小时。“操作远比想象困难。”她回忆,烧玻璃步骤繁琐,工具多样,如果操作失误很可能造成玻璃炸裂。
由于时间限制以及对作品的高要求,张芳洲在烧玻璃时始终处于神经紧绷、焦虑的状态,无法享受其中。
当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容易体验到心流,即进入忘我的状态。动手创作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自主性,可以让人感受到自己的能力。
让一件东西从无到有,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非遗手工的文化内涵,还能够让人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化和知识层面的提升。
不过,每个人感受到的被治愈的点是不同的,同一种方式每个人体验也各有差别。愿我们都能在涌动的时间洪流中,抓住属于自己的瞬间,找到治愈自己的秘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