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各类瓜果纷纷上市
葫芦瓜、丝瓜、香瓜
正是吃瓜好时节
然而
吃瓜竟也会中毒!
近日,浙江的张大伯因为一只香瓜
进了医院
怎么回事?
一起来看看
一只“烂”香瓜导致食物中毒
近日,一大清早,张大伯突然意识不清,呕出大量黄绿色不明物,双眼上翻,四肢阵发强直 ,家人紧急将他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就诊。
没想到,一只香瓜差点要了他的命!
原来发病前,张大伯曾食用香瓜,妻子也吃了,也有类似症状,只是没那么严重。张先生夫妻俩回忆:“当时香瓜已经有部分烂了,丢掉了可惜,所以我们把坏掉的地方削掉后吃了。”
医生首先考虑食物中毒。经过3天的血液净化治疗后,张大伯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意识逐渐转清。
罪魁祸首是“葫芦素”
遇到这样的瓜果千万不要吃
香瓜在我国种植广泛,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夏季消暑食物。而发苦变质的香瓜却不能吃,这是因为瓜类植物里普遍存在一类物质——葫芦素。
葫芦素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一次性吃下大量葫芦素,容易出现中毒症状。
葫芦素,化学名称为四环三萜葫芦甙B。它作用于人体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眼花、步态不稳等,还可刺激胃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遇到带有异常苦味的瓜果,赶紧丢掉。正常情况下没有苦味的食物变苦了,其变苦的原因很可能是含有有毒的毒素。
避免“吃瓜”中毒
烧菜前需“舔”一下
葫芦科是植物界中的一个科,其中包括葫芦、瓢瓜、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西瓜、甜瓜等常见的蔬菜和瓜果。
一般来说,葫芦科的蔬果经过人类长期选育,已经很少或不产生致苦物质,没有苦味了。但仍有约8%的葫芦瓜因基因、气温、阳光、土壤、外力等因素的影响会变苦。
发苦的葫芦、丝瓜有毒,不是耸人听闻。误食苦葫芦中毒的现象每年夏季都有发生,致死现象也有过。
要想辨别葫芦科蔬菜水果能不能吃,可以烧菜前先闻一闻、舔一舔有没有苦味。
不幸中毒,出现呕吐、腹泻,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同时留样用于后续检测判定。
这两种“苦”也要注意
苦丝瓜
正常的丝瓜,带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若发现丝瓜有苦味,最好就不要继续吃了,否则会中毒。
这种苦味丝瓜可能是授粉时产生串粉,或者与气候异常等环境因素有关。吃到苦的丝瓜。第一反应要立刻吐掉。
四川有一家人用丝瓜炖鸡汤,虽然他们发现丝瓜有苦味,但并没有扔掉。吃完后,一家三口陆续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医院化验结果表示,这家人的呕吐物、排泄物中均含有碱糖甙生物碱,这种毒素源自苦丝瓜。
葫芦
当葫芦与其他植物发生杂交、种植条件不佳、运输或储存不当、不新鲜时,它就会变苦,并形成含有苦味物质的碱糖甙毒素。 即使是经过加热处理,这种毒素也很难被破坏。
不小心误食便会发生中毒,轻则头晕、腹泻、恶心等,重则腹痛、休克、五脏受损,性命危在旦夕。
赶紧转发扩散
告诉你关心的ta!
编辑 | 张芷莹 责编 | 张秀丽
综合来源 | 浙大四院、潮新闻、东莞疾控、广东卫生在线此前报道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