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理发!深圳街边理发师的“江湖”

深活圈
2023-08-04 10:29
+订阅

八月初的一天,深圳南山一城中村附近,午后四时依旧烈日当空,宽阔的马路边罕见行人,树荫遮蔽的小巷中却热闹非凡。不少居民聚在这里玩牌、聊天,他们身后的一排遮阳篷上挂着手写的广告牌,走近看,上面写着,“理发10元” 。 

深圳是全国城中村最多的城市之一,数量一度超过1800个,几乎每个城中村附近都分布着这样的街头理发摊。有的地方甚至还形成了路边理发一条街,几十个理发摊在路边整齐排列,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图源 抖音@in广东(杨小强)图源 抖音@in广东(杨小强)

在这里理发一次只需花费10元,染发也只需要30元一次,与低廉的价格对应的是“极简风”的服务,软装全靠塑料凳,洗头全靠塑料瓶,手快的老板只需三分钟就可剪好一个头。  

硬件简陋,架不住老板手法过硬,来的往往都还是回头客,客人和老板对视一眼,从坐下到结账,无需言语交流,只需微微点头就可明白对方心中所想,像极了谍战片里的接头场景。  

遮阳篷下那小小的一方天地,藏着的,是波澜起伏的“街边江湖”。  

高手在民间

李老板今年59岁,15岁起就跟着哥哥做街边理发生意,鼎盛时期在龙岗几万人的工业区里,每天都有好几百号人排队等着李老板的服务。  

从业几十年,李老板的手法早已练就得炉火纯青。几剪刀就把那些不听话的长发、碎发收拾得服服帖帖;剪完头,李老板开始为顾客刮脸,先用蘸水的毛巾清理脸上的灰尘、污垢,再用刮刀仔仔细细剃掉脸上的毛发,嘴周、额头、鬓角,一处都不会放过;这还不算完,刮完脸李老板还会附赠一个采耳服务,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工具轮番上阵。  

看顾客享受的表情就知道,这叫一个地道!  

一名顾客的服务还没结束,已经有两位顾客开始排队等待。其中一位顾客说,他是李老板的常客,以前就总在这里剪发,后来搬家还是习惯到这里剪发,这次是专程从十几站地铁以外的地方赶来的。  

被问到为何宁愿花上两个小时往返也一定要到这里来理发时,这位顾客说:“外面都没他这手艺。”  

听到这里,李老板也忍不住附和道:“我这是手艺,跟外面理发店里面做生意的不一样。”

从理发摊的一些小细节不难看出李老板对理发这门手艺有着自己的“信仰”,虽然是露天摊位,但工作台面上,李老板是收拾得一尘不染,梳子、剪刀、喷壶都会分类放好;同一条街上四家理发摊,用旋转椅的只有李老板一家;每一位顾客起身换到下一位顾客的时候李老板还会换一个新“坐垫”,从而为顾客带来一丝清凉的感受。  

李老板本人也是一身干净利落的唐装,发型高高梳起,打理得一丝不苟,看不出已是花甲之年。理发过程中李老板闲聊到,虽然两个儿子都已大学毕业,成家立业,自己没有什么经济负担,但始终闲不住,不想把自己的手艺荒废了。  

现在每天从早上七点工作到晚上九点,一个月收入八九千,越干越有劲头,近期还打算拓展一下自己的客户群。  

刘老板的摊位和李老板相邻,她对理发摊的看法则和李老板迥然不同,对她而言,理发摊只是自己万不得已的一个谋生工具,工作辛苦,赚钱却不多。在被问到有没有想过要转行时,刘老板只是笑着摇头:“你说我还能做什么呢?”  

和李老板一样,她这里也是主营10元一次的剪发,不过多了一样染发服务,染发价格看头发长度而定,30到50元不等。  

刘老板的剪发工具似乎更符合人们对街边剪发摊的固有印象,推子、剪刀、几块海绵随意地铺在一张传单上,至于染发用具,则是临时从凳子底下掏出来的一个塑料碗和一把染发梳。  

虽然工具简陋,但刘老板的手艺同样不含糊,说话间一位刘老板的常客找上来,要求来一个10块钱的剪发,刘老板打开电推,不到3分钟就已经剪好。  

笔者不禁赞叹于老板行云流水的操作,刘老板一改之前的腼腆态度,嘴角上扬:“这算什么,你看大街上这些人的发型,就没有我看两眼不会剪的。”  

深圳街边露天剪发摊不在少数,很多人为其低廉的价格心动,但又被其简陋的环境吓退。实际上这些理发摊主打的就是基础的理发服务,复杂的花样做不了,基础的剪发则是熟能生巧。  

运气好的,还能遇上李老板这样三十年经验的老师傅,为你的理发体验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10元一次的街头剪发,到底是谁在剪

据几位摊主介绍,街边理发摊的顾客还是以居住在附近的中年男性为主。这些人的要求也很简单,往往就是清一色的剃短,偶尔有要求焗油的,就已经算是复杂操作。  

乐乐今年上五年级,是刘老板唯一一名非中年男性的常客,乐乐说,自己和爸爸一般都在这里剪发,被问到妈妈是否也在这里剪发时,乐乐认真思索了一下,摇摇头:“妈妈都是在理发店里剪。”  

在美团上搜索附近的理发店,一次最普通的洗剪吹团购价为47元,如果要更资深的理发师来理发则需100元以上,遑论理发行业普遍存在的办卡推销等隐性消费。算下来,在理发店理发一次几乎可以在路边理一年。  

而不同的理发选择往往折射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心理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发型对人的影响更甚于身材和五官,不同的发型会影响人们对彼此的第一印象继而影响到之后的交往态度。社交媒体上也流行着“渣男锡纸烫、渣女大波浪”这样的调侃。  

对一些不太重视外形,但对价格敏感的人群而言,10元一次的街头剪发是一笔再划算不过的生意。不仅可以节省下一小笔开销,还可以免去在理发店里的种种琐碎流程,明码标价,不到十分钟就可以理完走人,清清爽爽地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而对更重视外形,不追求极致性价比的人群而言。自己能笑着走出理发店则比理发的价格要重要太多。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一批理发师走红,就是洞悉到当下年轻人对发型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很多Tony老师的手艺没能配套进步之间的矛盾。更有一些消费者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打飞的也要找到合自己心意的理发师。  

两种消费态度都无可非议,只是个人选择而已。  

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当下,更多人之所以关注街边理发摊则是因为其中承载着的儿时记忆。  

李老板提到90年代在街头摆摊的记忆时,颇为伤感道:“以后我们不做,这手艺就没有了,现在年轻人谁学这个呢?”  

传统理发作为一种技术活,理发店装修主打一个整洁,更重要的是理发师的手艺。看似简单的推剪、平剪、剃发、刮面往往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不仅手艺要到位,理发师本人也需要充满精气神才行,要保证自己外貌整洁,为客人服务时也要保证“站如松”,让客人看上去舒服、才能信任自己。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收入的增加,人们对自己的仪表仪容有了更高的追求,在理发店的布置方面也开始追时尚,高档一点的发廊会注重色彩、灯光、音乐、背景装饰等效果,给客人一个舒适的环境。理发师为了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也会尽可将确保自己发型、服装的精致。  

理发作为一门手艺活儿的时代或许永远地过去了,而人们通过理发追求美丽,追求幸福生活的那股精气神,依旧在每一个城中村旁的露天理发摊、CBD里的高档理发店中熠熠生辉。

【撰文】王飞

(受访者供图,部分图片来源抖音、哔哩哔哩等,详见水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王飞
451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