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是滨海旅游旺季,水上安全防护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话题之一。
阳江海陵岛,全国知名滨海旅游度假胜地,2019年首超千万人次上岛。今年以来,阳江旅游市场快速恢复,海陵岛仅“五一”假期期间共接待游客49.5万人次,同比增长91.1%,暑假之际,前来海陵岛旅游人越来越多,每逢周六日岛上各景点、沙滩人山人海,今年海陵岛旅游人流或将迎来3年之后的又一高峰。
在此之际,阳江海陵如何提前做好水上安全防护?根据阳江市委、市政府水上安全的相关部署,海陵试验区自3月下旬启动了水上安全治理大行动,成立水上安全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压实各级部门责任,通过联管联控、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执法,以及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织牢海陵水上安全防护网。
安全防护扎根一线
全区42个单位携手“联管联控”
阳江海岸线长达458.6公里,其中岛屿海岸线135.1公里,仅海陵岛海岸线长75.5公里,浅海、滩涂面积98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管理难度大,这是阳江滨海旅游安全管理中的客观事实。
安全防范首要难点是游客流动性大,一些游客在非游泳区游泳,随机性很强,“离岸流是海洋最隐蔽危险的地方,许多游客并不了解。”该区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解释。
此外,存在无证沙滩车、无证船舶下海现象,还有一种情况较多:一船多用,比如本为捕捞船、渔排养殖船舶,却用来旅游载客,安全隐患尤其大。
对此,阳江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今年3月中旬,阳江市出台了《阳江市水上安全治理大行动工作方案》,7月市委、市政府还明确将2023年定为水上安全治理年。
根据上述方案中部门协同、海岸联动、联管联控等工作机制要求,海陵试验区结合实际,设置了南北两个岸线管理区域,以加强岸线安全联管联控。
北部沙滩及岸线由闸坡镇政府组织沿线村委会实施。南部沙滩及岸线从马尾岛到东岛金沙滩沿海线,成立了沿海岸线巡逻队,设置了15个巡逻点,每个巡逻点安排人员值守,巡逻范围为9.9公里。巡逻时间段为旅游旺季,从今年3月24日至11月24日,将为期8个月。
本次联管联控动员了全区42个单位参与,每个单位分管领导1人必须带队巡逻,每天参与巡逻人员约60人,巡逻时间为上午10时到晚上7时。
按照机制要求,当班值守单位领导对巡逻区域负总责,进一步压实了相关部门的责任。联防机制试点4个月来效果明显,让安全防护真正扎根到一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高了管理效能。
健全管理措施
聚焦“三无”船舶整治
在联管联控机制之上,海陵试验区继续健全管理措施。
首先,该区实行安全治理网格化管理。由镇领导挂点,村(渔、社区)干部分片包干包船方式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村(渔、社区)一名专职干部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专员,负责对所属辖区的船舶进行日常管理,网格员负责管理政策落实、生产数据信息统计、安全生产管理、督促船东船长落实主体责任等工作任务。目前已成立了由13个镇级、13个村级网络长及78个网格管理员构成的网络管理体系,形成了镇、村两级网格化管理模式。
其次,加强执法。今年6月下旬,海陵试验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陈永禄带队检查水上安全工作时,要求加大水上安全整治力度,坚决遏制水上安全事故的发生,严厉打击海上和沙滩上非法经营行为,严厉查处非法海上休闲观光和违法捕捞行为。
船舶,是水上安全重要关注对象。该区对凡属清理整治范围内的“三无”船舶,其拥有者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登记并接受处理的,联合海洋综合执法、海警等单位依法联合查处,严打非法营运、搭客船舶,推动多部门海上联合执法的常态化,共同维护水上安全形势稳定。
今年“五一”和端午期间,在严密部署节日各项安全措施基础上,根据旅游热度态势对水上安全治理工作动态做优化调整。两节假日预计共接待游客64.6万人次,均未发生水上安全事故,整体秩序良好。
为有效帮助水上治理行动,该行动启动后,海陵试验区第一时间再次启动船舶排查登记工作,力求准确掌握辖区内船舶数量、船型、所有人、持证情况、成因背景、活动范围等信息,建立台账数据,为健全管理制度提供有力的支撑。
根据排查摸底,该区各类船舶2343艘,未登记在册“三无”船舶843艘。在排查基础上该区对这些船舶列出整治清单,为下阶段的“三无”船舶治理工作做好了坚实的准备。
探索政企共建
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水平
据了解,许多“三无”船舶属于渔排养殖船或生计渔船,不能简单拆解了事,如何既符合实际又能实现有效管理,考验执政者智慧。
为此,该区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了区整治“三无”船舶联合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由闸坡镇政府对符合纳入管理条件的“三无”船舶进行登记审核后上牌纳入管理,对不符合纳入管理条件的由区联合认定小组联合认定后依法进行拆除。接下来,领导小组将对“三无”船舶进行审查。
此外,针对休闲渔业(旅游观光)“三无”船舶,该区探索引入有资质、有经验的第三方管理公司进行统一管理。
根据该区管理思路,通过企业主体,协助闸坡镇政府将已登记在册、认证发牌的休闲渔业“三无”船舶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章立制,定期不定时对船舶进行安全检查,开展安全普法教育,规范其经营行为,提高从业人员的法规意识、专业能力和经营服务水平,通过定期开展应急、急救、消防、救援等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救生演练、开展安全讲座交流等形式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水平。
当前,海陵试验区正在努力构建共治共享的水上安全治理新格局,为建设“四季海陵”、打造国际旅游岛、推动海陵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政企联手,不失为政府与民间合力构建共治共享模式的一种探索。
【策划】赵强
【撰文】陈步上 通讯员 曾庆志
【图片】由海陵区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