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0多年,佛山迎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下称“土壤三普”)。8月2日,佛山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启动暨现场培训会在南海区里水镇万顷洋举办。当天,佛山市农业农村局为外业调查采样单位代表省土壤研究所授旗。
佛山市农业农村局为外业调查采样单位代表省土壤研究所授旗。资料图片
按照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2023年是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普查工作由准备阶段转向实战阶段的开局之年。“这标志着佛山市土壤普查正式进入实战阶段。”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何国威说。
土壤三普是由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这也是继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40多年后实施的一次农用地土壤“全面体检”。
土壤普查是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保护土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落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土壤普查的目的就是‘查家底’,也是我们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土壤普查更加意义重大。”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郑煜基说。
启动会现场。王蓓蓓 摄
佛山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高,与40年前相比,耕地利用方式、土壤数量、质量及生态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开展土壤三普工作,实施土壤的“全面体检”。
去年以来,佛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土壤三普工作,提前谋划、精心部署,市和各区均成立领导机构、印发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培训、进行技术资源对接、落实工作经费,完成了政府采购,为今年全面铺开土壤普查工作奠定基础。
从全省开展土壤普查的时间节点来看,佛山启动较早。郑煜基认为,摸清耕、园、林、草家底、查清楚农业产业布局,将为接下来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耕地改良利用提供更好依据。
接下来,佛山将抢抓外业调查采样的窗口期,根据耕、园、林、草样点地表作物生长周期,结合任务安排,制定详细的外业调查采样工作方案,系统谋划,推动外业调查采样工作有序开展,力争按时间节点完成土壤三普工作。
佛山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兽医师骆炳坚表示,各区要扎实推进外业调查采样,加强人员和物资配备,严格规范采样流程,强化时间节点,采样队伍要制定详细的采样时间计划表和作战图,实施工期倒排,实现外业调查采样和后续制样、检测化验等环节的无缝衔接;抓紧抓实全程质量控制,要针对每个环节制定不同的质量控制措施,做到全程控制、源头控制、前端控制、同步控制等要求;要统筹协调做好保障工作,市土壤普查办要强化组织领导、监督检查、质量控制,高质高效完成佛山市土壤普查工作,各区土壤普查办要盯紧项目实施,把握进度,加强调度和监督检查,保障普查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启动会当天,佛山市还同步举办了土壤普查外业取样实地培训会,围绕土壤表层样调查与采样、土壤普查样点农业利用专项调查工作要点等内容展开实操演练。
南方+记者 王蓓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