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或喝水的时候被呛一下
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
偶尔一次没关系
但家里老人喝水经常呛咳
吃饭越来越慢、吞不下去
甚至反复发热
如果有以上任何一项症状
那就要小心了
这可能是吞咽障碍的危险信号
但提到吞咽障碍,不少人认为慢慢吃就好,不久便会自行恢复,这其实是个误区。佛山市二医院康复科叶慧敏主任介绍:吞咽障碍不仅会使老人饭量变小,出现营养不良、身体消瘦外,还会因呛咳导致肺部感染甚至发生窒息危及生命。
所以对于老年人吞咽障碍
应该引起重视!
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等吞咽器官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的一种病理状态。
家里老人有以下表现
要注意是吞咽障碍
①流涎;
②饮水及进食呛咳、频发清嗓;
③哽噎感;
④吞咽后口腔残留;
⑤有口或鼻返流、进食后呕吐;
⑥说话声音变沙哑、湿润;
⑦进食费力、进食时间延长、进食量减少、体重下降;
⑧反复发热、肺部感染。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小测试
让各位子女及早发现老人家的吞咽问题:
准备一杯30ml 40℃左右的温水,让老人坐在凳子上身体放松,尝试一口气将水全部喝完。如果能够在5秒内喝完水则为正常,如果喝水时间超过5秒,或者无法一次性喝完,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康复科叶慧敏主任提醒:家里老人经常出现前面提到的8种情况就要引起注意了,要去医院康复科找专业的医生做吞咽功能评估,医生会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为什么会有吞咽障碍?
高 龄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人体器官功能会逐渐衰弱。由于消化功能的衰退,口腔、咽、食管等功能大不如年轻人,患上吞咽障碍的几率会大幅度增加。
患 病
患过脑部疾病,包括脑梗、脑出血,或帕金森或老年痴呆等精神退行性病的病人。由于病情会对神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吞咽神经的敏捷性降低,从而出现吞咽障碍的症状。
曾经就有老人家脑梗好转之后,吃饭嚼很久都吞不下去,感觉十分辛苦,要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老人已经吞咽障碍了
要怎么办?
1、通过改善外部条件提高患者进食能力:
包括调整食物的性状和粘稠度(稀流质,浓流质,糊状食物,烂饭)、调整进食的姿势等。
另外,喝水比吃饭更易出现呛咳,有些老人甚至因此对饮水产生恐惧,并由此造成痰液黏稠、尿少甚至脱水等问题。可以冲泡藕粉、适当多喝浓牛奶或蜂蜜水。
2、提高吞咽功能的基础训练:
包括吞咽器官的力量和协调性训练、吞咽辅助手法、治疗性进食训练、咽部肌肉电刺激、球囊扩张术、针灸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叶慧敏主任也建议老人可以经常做些颈部训练和口唇训练,如扭动脖子,鼓腮、咂唇、吹哨子、舌部运动训练、咳嗽训练、屏气吞咽训练等增加吞咽器官的灵活度,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3、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患者,要保证营养供给:
●留置鼻胃管
●静脉补液(肠外营养)
●行胃造瘘术
当然,具体的治疗方案
应当到医院咨询康复科医生
由医生综合评估后指导进行
最后附上一份
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流程要点:
1
按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引喂食,有意识不清、疲倦或不合作者切勿喂食。
2
喂食前排尽痰液,需要时佩戴假牙。
3
安排患者坐起,或采取吞咽治疗师指导的姿势。
4
喂食时,喂食者选择与患者同一水平的位置,面对患者,使患者能保持舒适的位置进食,避免因喂食者太高而令患者在喂食时要头上仰以致出现梗阻。
5
按指引使用汤匙慢慢喂食,确保患者完全吞咽后再喂第二口。
6
适当地给患者喂水:根据医生规定的份量和吞咽治疗师的指引,对有需要的患者,将适当份量的凝固粉加入水中,调成合适的浓稠度。
7
进食中观察患者咳嗽、呼吸、脸色等,如患者出现呛咳、窒息,立即停止喂食。
8
喂食后,必要时清洁口腔、假牙。
9
9、进食后30分钟内,患者应维持坐位或半坐卧位。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吞咽康复团队
吞咽康复是我院康复科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研究方向,在佛山市内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吞咽康复团队下设医师2人,治疗师3人。通过专业的康复评估与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精准康复医疗。目前开展的吞咽康复项目有临床吞咽功能评定、吞咽造影检查、吞咽功能的内窥镜检查、电生理检查,吞咽功能相关基础功能训练、感觉运动训练,吞咽肌群的电刺激,摄食训练,球囊扩张治疗,呼吸控制训练等特色治疗。为脑卒中、脑外伤、鼻咽癌放疗后、头颈部术后、气管切开术后等疾病引起的吞咽障碍患者提供吞咽康复治疗。涉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ICU、耳鼻喉科、甲状腺外科等多个学科,每年服务超多1000人次,获得病人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