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出新!点“墨”成金成就国家级“小巨人”| 制造业当家 县域新势能⑥
小到“充电五分钟 通话两小时”的手机快充电池,大到长续航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适配于各种场景的锂电池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一种关键负极材料——球形石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来自湛江坡头的聚鑫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聚鑫”)是一家研发球形石墨的国家高科技企业。
其拥有国内第一条球形石墨自动化生产线,是粤西地区唯一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的企业。
身处粤西,登顶国家级榜单,聚鑫成功的密码是什么?坐拥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坡头将如何借势发力,实现实体经济再起飞?近日,记者深入湛江坡头聚鑫的生产一线,一探他们的“制造经”。
从天然到球形 成为标准制定者
状似粉末,色如黑炭,在高显微镜下,显出挤挤挨挨的椭圆形状。
这种乍一看不起眼的黑粉,却是锂电池的关键负极材料,在业内被称为“黑金”。
状似粉末,色如黑炭的球形石墨。
走进位于湛江坡头区科技产业园官渡园区的聚鑫一厂,全自动生产车间里的机械手臂在不停运作,内部结构天然不规则的石墨矿石经过了多道工序的处理,变成了最利于“抱团”和充放电的球形石墨,被打包送往全球各地。
从天然石墨到球形石墨,是石墨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步。而中国大陆球形石墨的技术首创者正是聚鑫。
时间回到2003年。彼时,球形石墨的生产工艺由国外厂商掌握,而且在国内应用也较少。大量的石墨矿低价出口国外,又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买进。
“当时国内还在用最原始的采矿设备对石墨矿进行处理,耗能大、产量低。石墨是优质的不可再生资源,不应该被国外‘卡脖子’。”公司创始人吴其修回忆道。就是从那年开始,聚鑫瞄准了石墨,一干就是20年。
为了突破球形石墨工艺,吴其修带领团队在全国各地考察,遇到合适的设备就找人设计图纸,生产出来进行测试。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不断修改,2008年,聚鑫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条球形石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球形石墨批量生产。
与传统的生产线相比,该生产线的工艺产能提高20%以上,能耗下降25%以上,人工成本也大幅降低。这一技术成果不仅成为整个行业的生产标配,也为日后国内石墨规模化、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球形石墨产量增加后,国内负极材料的价格也由最初的二三十万元的单价降低至现在的两三万元。”湛江市聚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东说,价格下来了,应用范围更广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发展的步伐也不断加快。
研究员在检测球形石墨。
不仅如此,2020年,作为牵头企业,聚鑫与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共同起草了国家标准《球形石墨》,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这些年,聚鑫还在不断优化生产线配置,配备了全自动机械手臂、自动超细粉体磨粉设备等,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以前300多吨产能,大概需要一百多人。而现在1000吨的产能,可能只需要两三个人。目前,公司球形石墨的年产量达10万吨。”刘明东说。
从湾区到西翼 循环经济实现多赢
2006年,聚鑫在湛江坡头扎根。
从深圳回到湛江,是吴其修深思熟虑的决定。“当时在深圳创业时是租厂房使用,公司要扩大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同时,作为湛江人,吴其修也想回到家乡,让公司在自己熟悉的沃土生根发芽。
落地建厂,环保测评是重要一环。球形石墨本质乌黑,生产过后的污水处理起来环保投入大,成本高。
坡头区科技产业园官渡园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陈诣坛说,为实现聚鑫的污水排放达标,坡头区政府当年投入1200万元用以园区污水处理设备的升级,为企业落地解决了关键性难题。
聚鑫新能源工厂内的球形石墨自动生产线。
达标只是起点,聚鑫在循环经济方面又做起了文章。“现在我们整个园区都实现了变废为宝,真正做到了零排放、无污染。”刘明东介绍,在营利性生产和保护绿水青山之间,聚鑫摸索出了一条多赢的道路。
“球形石墨和碳负极材料产生的固体尾料为微粉石墨,我们充分利用其高石墨化的性能,通过黏合、配料、造粒等步骤,将其再次加工成高纯增碳剂。”刘明东提到。
使用这一增碳剂产出的碳钢,碳的吸收率最高达96%以上。碳含量一高,便能减少生铁的使用量,从而有效降低炼钢成本。这一石墨副产品颇受一岸之隔的湛江钢铁欢迎,这一技术也于2012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官渡工业园全貌。坡头发布供图
除此之外,球形石墨废水处理污泥经过处理后,作为肥料也供给湛江当地的化肥厂。“这样一来,污染减少了、石墨附加值增加了,还能与湛江本地企业携手并进,共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刘明东说。
科技上的不断投入,让聚鑫的发展更有底气。目前,聚鑫研发人员占整个企业员工的40%。2022年,聚鑫已累计申请专利50多项,其中授权专利达31项,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从生产商到服务商 站在新能源风口起飞
“现在每天我们都在被客户催货,产品一生产出来就被拉走了,基本没有库存。”站在略显空旷的仓库车间,湛江市聚鑫新能源有限公司采购经理吕春梅笑着说。
随着新能源产业爆发式的市场增长,潜心石墨行业20年,厚积薄发的聚鑫再一次站在了产业的风口上。
“今天我们已经从最初的负极基础材料供应商,到现在逐渐走向市场前台,为电池制造企业提供优质负极材料及配套服务。”聚鑫锂电材料研究院研发工程师罗智妹告诉记者。
通过调节球形石墨的密度、比表和粒度,生产出不同体积、容量和性能的负极原材料,可以提供定制化的产品,适配锂电池在不同场景的应用。“很多时候是市场提出需求,下游企业反馈给我们,由我们完成技术改造和突破。”
球形石墨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鑫迎风起飞,坡头的发展还有另一大风口——广东省在《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支持湛江推动海工装备、清洁能源等重大产业集群建设”。
随着湛江湾实验室、广东医科大学海东校区、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在湛江的相继落地,坡头也闻风而动,积极布局。
一边对接东海岛上宝钢、中科炼化等上游钢铁、石化企业资源,一边抓住湛江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大力建设海洋牧场这一契机,谋划在婆港岭地块先行启动建设海工装备及配套产业园区。
“目前已成功引进蓝水集团湛江湾海洋渔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婆港岭,投资额达20亿元。”坡头区委书记陈景泰表示。
2023年6月29日,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落成。杨证民 摄
项目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目前,坡头区持续推进官渡、龙头2个工业园区的扩园,支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及基础设施、创新平台等建设,提升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软环境。
同时,在打造清爽的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推进并联审批、“局长代办制”“拿地即开工”等措施,强化政府和企业层面的深度合作,为企业落地与成长提供沃土。
聚鑫也正把自己的发展融入湛江新能源产业的布局之中。2022年,聚鑫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动力与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作为龙头项目落户广东雷州经济开发区C区,吸引了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稀美资源控股有限公司产3000吨钽铌新材料绿色制造项目落地,进一步加强湛江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聚合效应。
聚鑫还将人造石墨的发展版图不断延伸至贵州、四川等地,来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扩大产能。刘明东表示,未来,聚鑫将冲刺20万吨产能,朝着全球最专业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的生产基地迈进。
【总策划】黄灿 谭仕龙 金强
【总统筹】孙朝阳 曹斯 罗彦军 陈戈 王海军
【统筹】毕式明 郑幼智 汤凯锋 丁建庭 赵文君 陈丹佳 顾大炜 刘稳
【采写】南方+记者 赵文君 伍欣莎 刘梓薇 毕式明
【摄影/视频】南方+记者 陈锴进(除署名外)
【海报】区洁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