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颗饱满的玉米籽,一个个若隐若现的南瓜,一串串红红火火的辣椒……农作物长势喜人,成为了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楼下村的一幅美好的新时代乡村画卷。南方+记者一行人走在楼下村的田间地头中,望着茁壮成长的庄稼地,感到的不是压力,而是快乐。
长势喜人的蔬菜
楼下村工作人员跟记者介绍:“2021年,村委在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博罗蔬菜产业园建设启动后成功领办了其中一个供销农场,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共同致富的发展思路,推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县供销社企业集团公司、惠州市供销绿色农产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并发动了18个懂经营管理的农民成员以土地经营权入股。2022年5月17日,村中成立了供销蔬菜专业合作社。”
长势喜人的蔬菜
有了合作社后,社内成员的人均收入都增加了。“2022年,我们合作社的成员人均增收了3.6万元,并且直接带动114户农民户均增收约3000元;同时,还为6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工作人员笑意盈盈,并接着介绍,“合作社积极承接农产品检测、无人植保机飞防植保作业、推广种苗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了本村15户农民创业就业,户均增收超6万元。”
工作人员跟记者介绍了楼下村的发展经验。
蔬菜棚
供销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的种植面积共约530亩,10亩规划为选种育种以及新品种种植试验基地,并聘请了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进行品种选育试验,筛选适宜博罗地区种植的优良蔬菜品种; 50亩规划为现代农业设施大棚,通过现代水培、基质培等新型栽培方式以及引进新品种培育种植示范的方式,建设打造为集种植生产、现代农业展示以及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文旅农场;290亩规划为供销农场,专门为供销社提供指定品种的蔬菜种植;还有180亩规划为自营种植区,根据季度气候条件及市场因素,适时种植甜玉米、辣椒、西蓝花、苦瓜、冬瓜等蔬菜和粮食作物。合作社对种植土地进行了标准化连片化建设,统一规划种植,共投入847万元的设施,包括水肥一体化、农机、农具、大棚、田头冷库、检测设备、种子等种植生产配套。
蔬菜棚
合作社鼓励中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通过年租金折算入股或年租金保底等方式,吸引当地农户加入合作社;并且,用工优先聘请社员家庭成员及当地农户,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合作社还为社员提供种植示范,供给优质优价种苗、农药、化肥等农资,让农户按照合作社种植标准和要求生产农作物;为社员提供优价农耕机打田、无人植保机喷药、农产品检测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户的种植管理效率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及产量;百分百收购社员农产品,保障社员收益。
为最大化地把利润锁在合作社内,保障各成员的收益,提高农民的收入,合作社依托广东博罗的粤港澳湾区位置优势,通过整合资金、管理、技术、服务、供销等优质资源,制定了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在运营管理方面,由成员村委经济合作社引进管理人才,负责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及生产种植管理,统一物资调配;在生产加工及技术培训方面,由成员惠州市供销绿色农产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产品加工包装、种植指导、飞防服务、农资采购、农技培训、冷链物流等并对外承接农业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在市场销售方面,由成员博罗县供销社企业集团公司泰美公司负责产品的渠道供应,保障销路畅通;在种植管理方面,各农民成员负责田间种植管理及农机农具的使用及维护。
楼下村供销社办公区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村成功建立了‘供销社+产品加工+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促进了村中经济的发展,大家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足与幸福。”
合作社鼓励中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
楼下村供销蔬菜专业合作社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信合作共赢理念,有效发挥联农带农作用,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实打实的道路。
南方+记者 欧阳胜勇 贺达源
实习生 刘伟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