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吴越古邑、东南望郡的湖州,自古以来就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山水清远,钟灵毓秀,文化气息丰厚,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争相“打卡”。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为寻湖州美酒,李白千里奔赴湖州;深谙美食精髓的老饕苏东坡都要感慨“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可见湖州之魅力。
本期的胡博士说中医,就为各位介绍几样湖州的美食与特产。
01
太湖银鱼
太湖银鱼历史悠久,据《太湖备考》记载,吴越春秋时期,太湖盛世产银鱼。宋人有“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将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银鱼与白虾、梅鲚并称“太湖三宝”,清朝康熙年间,被列为贡品。
太湖银鱼酥脆可口,肉质鲜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经过曝晒制成的银鱼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银鱼可烹制成各种名菜佳肴,如银鱼炒蛋、银鱼煮汤、银鱼馄饨等,都是别具风味的湖鲜美食。
中医理论认为银鱼入脾、胃经。《日用本草》指出银鱼"味甘,平,无毒。"具有补虚,润肺,健胃的作用。可用于营养不良,咳嗽,脾虚泄泻,小儿疳积的治疗。
关于银鱼的食用禁忌,姚可成在《食物本草》提到“水晶鱼,不可多食,动湿生疮。”
02
长兴白果
长兴的白果,质地细腻,营养丰富,品质优良,而长兴也有白果之乡的美誉。
中药材白果是一味化痰止咳平喘药,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子。关于白果的描述,始载于《日用本草》,李时珍谓:“原生江南,叶似鸭掌,故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中医理论认为,白果归肺经。性平、有毒;味甘、苦、涩。功能主治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纲目》:"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捣)涂鼻面手足,去皶泡,皯黯,皴皱及疥癣疳匿、阴虱。"
现代研究认为,白果有祛痰、平喘、抑菌、降压、增加血管渗透性、抗衰老、免疫抑制以及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白果敛涩有毒,因此不可过量服用,咳痰不利者慎服。不宜直接生食。
在广东,善于食补的老广们喜爱用白果煲汤、制作糖水,如秋冬来一碗白果腐竹猪肚汤可温胃散寒、健脾胃;夏季白果腐竹鸡蛋糖水,理肺益气、清心安神。
03
新市羊肉
一碗羊肉,一壶黄酒,胜似多少山珍海味。
作为新市镇的一张美食名片,新市羊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市羊肉选用的湖羊(亦称胡羊)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年间。当时的朝廷迁都临安,黄河流域的居民大量南移,把羊群携至江南,饲养在太湖流域一带。
新市羊肉讲究和黄酒搭配着吃,咪点小酒,再来口大肉,成了新市人独特的享用方式。将切好的大块羊肉丢进铁锅,加入黄酒、老抽、盐、冰糖等配料,炖煮几个小时后,阵阵浓郁羊肉香味扑面而来。
中医理论认为,羊肉入脾、肾经。味甘,性温。凡外感时邪或内有宿热者忌服。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功能。可用于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冷,腹疼,寒疝,中虚反胃的治疗。《别录》认为羊肉"主缓中,字乳余疾,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黄酒性温,味甘苦辛;能中能散,宣行药势,有活血通络、散寒祛风的作用。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与本团队联系;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