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江门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关键要看制造业

南方+

近日,江门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江门市实现GDP1826.69亿元,同比增长5.0%。从全省来看,江门同比增长5.0%,增幅与全省同期持平。对比自身来看,上半年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呈现持续恢复态势,经济运行向上向好。

放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这实属不易。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对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加上国内、省内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江门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转眼已进入三季度中期,接下来江门该怎么做?从“半年报”中可以发现,关键要看制造业。今年以来,江门坚持制造业当家,出台《关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以链促群发展“大产业”、扩容升级打造“大平台”、引强扶优推进“大项目”、提质增效培育“大企业”、整合资源提升“大环境”五方面共18条具体措施,全力助推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等目标实现。

具体而言,制造业在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3项指标中表现抢眼,为下半年江门经济找准了努力方向。

江门制造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图为富华重工生产车间。

江门制造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图为富华重工生产车间。

定力与活力

民营企业表现突出

今年上半年,江门规上工业增加值697.78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占到了61.9%,较前5月提升18.3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这背后,有两类企业贡献突出,民营企业和大型企业。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368.43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超五成,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大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一群本地制造业头部企业功不可没。上半年,江门市工业前200强企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达61.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前200强企业中,104家企业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超五成,“压舱石”作用显著。这些企业中,大部分是制造业企业。

江门是老牌工业城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江门制造完成了一次次质的飞跃,绕不开民营企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

湾区时代,“中等生”城市普遍面临要素集聚能力、产业结构层次和发展活力等方面的短板。当要素驱动疲态显现,老牌工业城市如何实现“大象转身”?活力在民营企业里。

江门甘化厂制糖车间遗址,见证着江门工业发展的悠久历史。 

江门甘化厂制糖车间遗址,见证着江门工业发展的悠久历史。 

让民营企业站C位,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江门从今年初就开始践行的理念。

今年2月,江门高规格召开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一次以城市的名义,礼赞企业,致敬企业家。江门市四套班子领导全员出席,11类企业和企业家获奖,18家企业轮流发言,站上了舞台的中央。当天下午,江门邀请了60位优秀企业代表和优秀企业家代表交流座谈,倾听企业发展计划和困难堵点,精准对接惠企服务。

服务好企业,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是江门定义的“企业服务年”,全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护航企业发展。

一系列惠企、暖企行动迅速铺开:《江门市开好局起好步若干政策措施》印发,20条措施“真金白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200强企业服务专班机制不断完善,工作组深入企业开展服务,及时对企业“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服务水平精进提升,1小时内响应、1天内提出解决方案、7天内办结快速响应机制,竭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举全市之力服务企业,江门这份认真,有成绩为证。下半年,在“民营经济31条”的背景下,江门民营企业将迎来更多实实在在的政策利好。

存量与增量

大项目带动大投资

与服务企业一样,被江门摆在重要位置的,还有招商引资。

今年初,江门把招商引资定为“一把手”工程,提出项目投资额超2000亿元、制造业占比不低于80%的年度招商目标,启动了“全员招商”模式。其中制造业项目,是江门招商今年重点出击的目标。

行动有了阶段性效果。上半年,江门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1.7%。细分来看,先进制造业表现强劲,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27.7%,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0.9个百分点。制造业大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投资额前20名项目上半年合计完成投资96.60亿元,占全市制造业投资超过五分之一,显示出企业家对江门制造业发展抱有积极预期。

而这份优势,将有望保持到下半年。江门市人民政府投资促进中心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江门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85个,占引进项目的77%;计划投资额783亿元,占引进项目计划投资额的60.4%。迪马湾区应急特种装备项目、优合大湾区全球高端食品加工基地、精测电子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泽塔新能源储能项目、新达新二期—宝达金属复合材料项目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落户,为工业投资攒了后劲。

今年4月,中创新航江门基地一期项目产品下线。 

今年4月,中创新航江门基地一期项目产品下线。 

制造业项目选择落户江门、扩大投资,与江门近期营商环境“强磁场”的引力密切相关,尤其是日益凸显的土地、区位、产业优势。

江门拥有1395平方公里连片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加上省重点支持江门高标准建设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规划总面积达到78.5平方公里。放眼整个大湾区,这样优质的土地并不多见。

同时,深中通道贯通在即,深江铁路、黄茅海跨海通道进度刷新。这些线路相当于在“A”字形交通骨架间,架上了关键一“横”,大大缩短了江门与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与港澳之间的通勤距离,使得江门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愈加明显。可以预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将在江门内外加速流动,为企业提供硬件互联的坚实保障。

再者,江门工业门类齐全,拥有涵盖工业41个大类中的35个、207个中类中的142个,拥有2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产业基地。良好的产业基础,使得制造业企业落户江门,既能快速对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又能节省原材料与产品的运输成本,一举多得。

“无形的手”牵引,“有形的手”再加了一把力。年初,江门印发《江门市落实省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普惠性制造业投资奖励)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真金白银”用于奖励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本市制造业项目。

今天的招商引资就是明天的项目和产业。可以预见,上半年招引的制造业项目将成为江门下半年工业投资的重要动力,全市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的攻势也还应保持定力,继续聚焦制造业。

新达新的不锈钢板材生产车间长达600米。 

新达新的不锈钢板材生产车间长达600米。 

海内与海外

侨都里的侨商文章

在“半年报”里,江门有一项成绩在全省尤为亮眼。今年上半年,江门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2.45亿元,同比增长81.1%。其中制造业是吸引外资的主阵地,占比达到87.0%,欧洲和我国香港地区是江门利用外资主要来源地,合计占比超九成。

这与上半年两场与“侨”有关的大型活动有直接的关系。今年2月,在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上,江门共向组委会汇总上报侨商投资、贸易项目106个。其中,投资项目56个,投资金额597.56亿元;贸易项目50个,进出口贸易金额95.54亿元,一批有实力的侨商投资江门。3个月后,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在江门举行,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名海内外侨胞亲身感受侨都的营商环境,热议选择江门、投资江门、扎根江门。

世界上有“两个”江门,海内的和海外的——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美誉,祖籍江门五邑的530多万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遍布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比江门480多万常住人口还要多。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5个港人就有1个祖籍江门,每5个澳门人就有2个祖籍江门。这是地缘相近也是人缘相亲,江门利用外资再塑国际竞争力,有着天然的优势。

2023年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888架无人机点亮侨乡夜空。

回望来时路,改革开放以来,侨资企业对江门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涌现出李锦记、雅图仕、嘉士利、维达纸业等国际知名企业。数据显示,目前本地侨资企业多达4000多家,累计投资总额超470亿美元。

侨,是铭刻在江门历史血脉中的印记,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

这两年,江门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深入实施“侨都赋能”,着力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建设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一方面,江门发挥海外侨胞连接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优势,积极引进科技、人才、产业资源;与此同时,江门以侨为桥,把本地的产品、服务、技术、品牌推向世界。从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1.1%来看,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制造业是可循的路径。

“形”企稳,“势”向好。在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坐拥广阔发展腹地、身处机遇叠加期的江门,发展优势不断凸显、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有信心更有条件穿越复杂的经济周期。

现在,握住制造业这把“钥匙”,江门努力方向更明确了。

【采写】南方+记者 李霭莹

【摄影】南方+记者 杨兴乐 

◎相关链接

江门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0%

江门大道|上半年经济回升向好,奋力打好三季度攻坚战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