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啸咤苍穹

前线速递
+订阅

出击,出击,雷霆出击!“战神”呼啸冲天,铁翼每振动一次,航迹每延伸一米,都是在驰骋海空、亮剑长空,打造空中堡垒,守护壮美山河。

——题记

力挽狂澜

二〇二一年五月,某海域。

海风萧萧,波涛汹涌,靶船飘摇在苍茫的大海显得如此渺小。这一天,空军“金飞镖”竞赛考核打响,这是空军飞行人员突防突击能力的重要证明,夺“镖”是每个优秀“猎手”梦寐以求的荣誉。

群英对决,各显其长。各路空战高手云集海上靶场,誓要在此一决高下。

昂首阔步新征程 余红春摄

昂首阔步新征程 余红春摄

伴随天边传来轰鸣阵阵,一道“裂口”撕破了和谐的碧海蓝天。循声望去,只见四架战机相继飞掠,紧接着几道寒光闪过,水与火之中靶船应声消失,化作了飞溅的碎片。

时任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大队长王建岭顿感肩头一麻,神经高度紧张的他第一反应是安全带弹开了,回头看去,映入眼帘的却是武控师的笑脸,原来是炸得太准,战友一高兴在他的肩膀上重重捶了一拳。

当然,对于历史厚重、战功赫赫的飞行二大队来说,比武竞赛摘得桂冠本是家常便饭,然而这次夺冠却非同一般。

暮云低垂,时针拨回到了轰炸前的两个小时:

按照比武计划,战机陆续开车滑出,可本该按计划一同起飞的王建岭机组却在如此关键时刻因故障趴了窝。顾不上刚熄火发动机未降的高温,机务官兵争分夺秒展开了抢修工作。

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秒针飞速旋转着。机组成员不时将头探出舷窗,或干脆直接跳出机舱在机翼旁来回踱步,反观王建岭,只是静静用手在地图上比划着什么,泰然自若。

“干着急可没有用,排查隐患,调整航线,把你该做的做好了,我们才能赢!”越是危急关头越需要冷静。这位安全飞行超过三千小时的老机长用平静的语气向身边战友传递着信心。

“好了好了!故障已经排除!”副驾飞行员抹去表盘上的汗珠,发现此时已经比预定起飞时间晚了二十二分钟,前方飞机已飞出几百公里!

兵贵神速,分秒之差都决定着胜负,在备战打仗一线的机长王建岭更是懂得这个道理,但他也不禁因此在心里打起了鼓:

上,既要考虑贻误战机可能夺冠无望,又要考虑长途高速奔袭给飞行带来的风险隐患;不上,固然安全,但团队精心备战多年的成果一定得不到验证,金牌也必定无法收入囊中。

追!绝境面前,王建岭当机立断,随即与指挥组沟通对接、重新规划航迹、驾机滑向起飞线……

除了胜利,别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惧。

油门推到底,机身的剧烈震颤和发动机的猛烈怒吼声一瞬间淹没了整个机舱。王建岭紧握驾驶杆,心里一遍遍说着:“老伙计,争口气,今天就让他们尝尝厉害!”

战机体形巨大,迎着将近极限的速度持续追击,存在很大解体风险。为了荣誉,为了尊严,为了胜利,王建岭他们拼命了!

终于进入轰炸航线前,以逼近飞机性能极限、逼近心理生理极限、逼近编队协同极限的速度高度与鹰群完成了会合。

屏气凝神,下降俯冲,瞄准击发,精准命中,拉起,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最终他们不负众望,总分位居榜首,一举夺魁。

战神大象漫步 王宇龙摄

战神大象漫步 王宇龙摄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充满着无数未知状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场比武正是战争的预演。即便在如此极限条件下仍旧能力挽狂澜,对于这个团队却并非偶然。

英雄辈辈出,辈辈也相同。今年,中宣部授予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奋飞新时代的空中铁拳”。王建岭机组也只是这支英雄部队的一个缩影。

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他们到底拥有怎样一种力量?让我们跟随笔者一同探寻这场比武背后的故事……

玉山之巅

不畏强敌,敢于亮剑,在斗争第一线捍卫国家主权,守护民族尊严,早在七十多年前,这支英雄部队就曾让不可一世的敌人领教过他们的厉害。

一九五〇年十一月,面对鸭绿江畔熊熊战火,他们为战而生。次年冬天,成立还不到一年的飞行二大队就奉命出征,轰炸位于朝鲜西海岸以南大和岛上的敌情报指挥机关。

时任大队长韩明阳率九架轰炸机在我方飞行员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岁、人均战斗科目训练还不足二十小时的情况下,创造了“全摧毁、零战损”的辉煌战绩,荣立集体二等战功。

穿越时空,七十余年斗转星移,他们初心未改,历久弥坚。如今,当年的战斗精神在每一位后继者的血脉里依旧滚烫,不断激励他们续写着新的辉煌。

走进前任大队长李锐的宿舍,在他床头的一角,一张拍摄于二〇一八年五月的照片格外醒目。

照片上,玉山主峰时隐时现,一架“战神”轰-6K盘旋俯瞰着大地,似乎正轻轻扇动着翅膀,展示银灰色的羽毛下耀眼的八一军徽,这是李锐最喜欢的一张战巡照片。

那年,为震慑分裂分子嚣张气焰,上级决定派遣轰炸机部队进行夜间绕岛飞行,李锐作为带队机长执行这一史无前例的任务。

按照任务计划,两架战机从巴士海峡前出,自南向北绕飞宝岛。空情态势复杂多变,加之是夜间飞行,任务风险和难度直线上升。作为任务负责人,李锐感到压力重重。

李锐平时说话大大咧咧,走路风风火火,可工作起来却又心细如发、滴水不漏。为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出征前一周,深夜的学习室里总能传来李锐那淡淡的豫东口音。

从对方兵力部署到机型性能,再到遇到突发情况的处置预案,事无巨细他都要反复和战友预想预演,兴致上来了有时一晚只用睡四五个小时。

出征的日子终于到来,这晚的风格外凉爽柔和,高大的杨树静静地守护在机场另一侧,拦鸟网边的风向旗一动不动,只有几声蝉鸣偶尔扰动这个世界的寂静。

执行绕飞台岛任务,驾驶战机飞跃台中央山脉 李锐摄

执行绕飞台岛任务,驾驶战机飞跃台中央山脉 李锐摄

晚饭后,偌大的机场空空荡荡,只有李锐一个人的身影无限拉长。他轻抚着战机的每一处肌肤,连关键处的螺丝都不放过。

“这可不是不相信机务兄弟,多年的老习惯啦!”他嘿嘿地笑着。

随着绿色信号弹伴随笛音划破夜空,战机苏醒了,急不可耐地嘶吼出阵阵低鸣。

按照计划,两架轰-6K在战友的注视下开车滑出,缓缓驶向起飞线,怒吼着,呼啸着,扶摇而去。

星星灯火逐渐黯淡,随着祖国大陆的海岸线越来越远,目标也在一点点抵近,李锐的神经随之紧绷起来:

陌生的环境,未知的敌情,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只能孤军奋战。

快进入任务区域时,耳机中传来地面指挥所的通报:前方有外军飞机正在逼近!

屏显上不断出现对方雷达跟踪照射的提示,耳朵里不断传来告警器的告警声,整个机舱里都充斥着紧张的气息。

尽管在前期任务准备时,李锐已与经验丰富的兄弟单位进行过交流,了解了对方的相关情况,但看着雷达上越来越近的光点,他紧握着驾驶杆的手心还是忍不住微微冒起了汗。

很快,两架陌生战机直扑而来,其中一架迅速抢占了攻击位置,另一架则抵近查证,对方战机时不时左右摇摆掀起机翼,即便月色朦胧,但机翼下的导弹还是显得格外刺眼。

“在自己的领海上飞行,没什么好担心的,大家集中注意力!”李锐一边操纵着飞机,一边用沉稳的语气给机组人员传递着信心和勇气。

“当时最近距离仅有几十米,随时可能擦枪走火。”回忆起当时情况,李锐至今记忆犹新。

在民族尊严和军人使命面前,作为团队的主心骨,李锐知道他必须冷静指挥编队按照预定航线继续向前。

雷达上的光点越来越近,两架外军机一直伴飞,不时还做出准备转向的机动动作,企图迫使我们的战机一同转向。

情况十分危急,一旦处置不当,不仅飞机和人员会面临危险,更会造成重大政治影响,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无奈天公不作美,此时眼前一团浓云又给李锐心里的担子压上了黑色秤砣。

任务出发前根据气象预报,任务海域有少许积云,但此时天气突变,乌黑色的云团在远处张牙舞爪,战机也开始因强烈气流而剧烈颠簸。

此时双方拼的就是一口血气,就看谁能挺到最后。平常看着和蔼可亲的李锐瞬间横眉冷眼,他把飞行头盔推得高高的,目光如炬,满是坚定,像死守国界线的边防战士一样丝毫不退。

云团越飞越近,越聚越大,随着能见度的降低,机身颠簸也愈加明显,战机仿佛随时要被风暴吞噬。

千钧一发之际,对方战斗机虽往外侧后退了一截,但却没有要立即撤走的意思;又过了大约两分钟,对方见我官兵始终未露一丝怯态,才彻底死了那份心,悻悻而去。

有如神助一般,此时远处一道亮光射来,李锐立即驾驶战机朝着云缝飞去,不久便成功冲出了云层包裹。

旭日东升,黑暗也逐渐散去,两架轰-6K正好嵌入在身后的玉山,伴随清晨第一缕阳光照拂,格外壮美。

玉山起伏,静卧在阳光之下,对它们来说,一年,十年,一百年,时间好像并不存在。

日出的殷红像是从它后面流淌出来的,有着透明的感觉和立体的意味,它在群山之巅一动不动,沉静地注视着人间。

看着眼前的景色,李锐通过无线电让僚机机长记录下了这历史性一刻。

当巡弋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他们似乎感受到中华民族在经受百年屈辱后的扬眉吐气。

随后的飞行中,尽管不断有外方战机逼近干扰,但他们丝毫不为之所动,驾驶战机稳如泰山,让对方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那天,还未等他们落地,拂晓绕岛的新闻已登顶各大网站。

不畏艰险,直面强敌,搏击长空,不辱使命。

向海图强、敢于斗争,他们改装不到十个月就飞向远海,大队先后百余人次受命圆满完成南海战巡、岛礁巡航、前出岛链等任务。

纪录不断被刷新着,大和岛作战光荣传统的传人们在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着忠诚航迹;他们经年累月持续巡航,为祖国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步步为“赢”

军人只应有两种状态,一是打仗,二是准备打仗。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如何才能让祖国和人民放心?他们的回答是——时刻准备着。

准备着,不是简单的思想准备着,更是要在一次次对标实战、超越实战的打赢历练中时刻准备着。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二〇二一年,某实弹战术演练在某海域打响。按照计划,二大队飞行员李囿谕和武控师魏翔将进行A型导弹海上实弹打靶训练。

此前,他们已多次进行过A型导弹的发射任务,如果继续按照常规打法,很容易就能取得好成绩。

“A型导弹,真打起来很容易被拦截啊,老这样可不行,咱得换个打法。”接到任务后,李囿谕和魏翔立即要来了A型导弹的相关数据。

“这一仗咱们就用个新战法,摸一摸这弹的潜力。”经过几日的分析,两人一拍即合。

空中编队飞行 张成梁 张鹏飞摄

空中编队飞行 张成梁 张鹏飞摄

这种攻击方式,可以提高导弹突防概率,有效缩短敌反应时间;但弊端是因为受天气影响大,留给机组搜索识别海面目标时间短,难度也很大。

“别太冲动,还是稳妥点好……”

因为新战法难度太大,且以前部队没有尝试过这种攻击方法,听到他们的想法后不少人都劝李囿谕和魏翔要谨慎。

但在他们看来,未来战场充满未知,平时成绩再好,战场打不赢那也是白搭。

“不能天天喊‘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一到关键时刻就‘前又怕狼,后又怕虎’。”两人一合计,还是敲开了团领导的门。

经过精心准备,李囿谕和魏翔迎来了实弹打靶的日子。

那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他们就起了床,一边刷着牙脑子里还在预演着投弹和拉起的画面。

坐进战机,接到起飞指令旋即奋力一跃冲入云霄,窗外几团浮云的点缀,让湛蓝色的天空有了边界,海平面的圆弧显现着地球的外形。与辽阔的海平面相比,战神显得那么孤独而渺小。

尝试新打法,激动又忐忑。他们心中既升腾起一股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豪情,也有种仰观宇宙沧海一粟的惊叹。

拉回思绪,他们很快就到达了发射阵位。魏翔迅速完成数据装订等一系列工作,并果断按下发射钮,导弹随即脱落,进入巡航,一切就如任务预想的那样。

就在他们信心满满时意外却发生了:导弹发射一段距离后,制导画面突然卡滞不动,并出现报错提示。

这将严重影响对目标瞄准、截获的判断。

此时,留给他们修订导弹的时间仅剩几十秒,如果错过最晚截获控制时机,不仅精度得不到保证,还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魏翔屏息凝神,死死盯着显示屏,关键时刻,他抓住了画面卡滞间隙,迅速调整瞄准框,在最后一刻成功锁定目标,圆满完成了任务。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这次新尝试,他们不仅验证A型导弹相关能力,同时也发现了技战术运用中的短板,为后续研战练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战斗中,“准不准”不会是轰炸机面临的唯一难题。从“打得准”到“打得赢”,他们不断在备战中转变战训观念。

“发现目标!”盛夏时节,一架架战机挂载实弹腾空而起,直奔目标空域。

巡航岛礁 已成为常态任务 张成梁摄

巡航岛礁 已成为常态任务 张成梁摄

烈日当头,靶标在蒸腾的水汽中若隐若现。王蕾机组进入轰炸航路后,由于空中风向突变,弹着点出现了偏差;但在讲评中,令大家意外的是,指挥员却给出“优秀”的成绩。

时任大队长王建岭解释道,按照当日靶标特点和炸弹威力,靶标已被摧毁;同时,机组在突防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战术,对设备的使用恰到好处,因此综合评估成绩“优秀”。

从“打得准”到“打得好”,部队上下观念的转变源于另一次“出乎意料”。

二〇一八年,大队被抽中参加上级考核。

考核前,他们专门进行了长时间针对性训练,官兵们不负众望,打出了满堂彩的好成绩,可谁知非但没受到表扬,还被上级严肃批评。

“明明都命中了目标……”官兵们不服气。考核组当即反问:“脱离不做规避动作,也不释放干扰弹,当别人的防空火力是摆设吗?”……

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会后大队官兵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总结出:以往实弹考核重在检验单课目训练水平,命中精度是硬指标,为了打得准,飞行人员的精力大多放在投弹上。

然而随着现代防空预警、拦截体系日益完善,已经不能仅仅看“投得准”,还要看能不能“突得进”“撤得回”!

思路一变天地宽,训战一致的认识偏差被重新审视,结合近几年执行重大任务的经验,“从超越赛场到面向战场”“从比武夺冠到追求打赢”“从击败对手到完成任务”,一茬茬实战化理念逐渐颠覆了老的思维惯性。

在他们的建议下,团里结合实战要求重新设定评判标准,由过去仅由投弹精度评判突防突击成绩的做法,改变为根据敌情背景、任务性质和挂载武器的实际因素,以实战的标准衡量任务实施的不同阶段,并赋予不同的分值和权重。

毁伤效果不好要扣分,隐蔽突防、电子对抗、规避脱离等方面达不到标准也要扣分……考核时战斗员开始不再只关注命中精度。

全新的训练考核标准对飞行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训练结束后,他们不仅关注打靶成绩,同时还要对设备使用、战术战法运用等情况展开复盘。

训练之余,飞行员开始主动学习建筑学、材料学,研究探讨不同类型目标的最佳毁伤弹着点……

“从以前‘天天围着靶场转’,到现在‘时时对标战场练’。虽然这两年打靶命中率较往年出现一些波动,但现在的训练效益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大队武控师张九木深有感触。

身后是和平,面前是战争;什么也不说,时刻准备着。

强军路上,他们风雨兼程,从摸索到掌握,从熟练到突破,从极致再到创新……他们过关斩将,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不断深挖装备潜能,不断对标真实战场。

步步为营,步步为“赢”!短短数年这支轰炸机部队就实现了整体战斗力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踏平山海,逐风挽浪;从南到北,寒来暑往。每一声战鹰啸咤无不宣告着飞行二大队官兵矢志报国的铮铮誓言,每一枚奖杯勋章无不折射着他们奋斗强军的铁血荣光。

翅翼凌厉,劲舞穹苍。飞行二大队全体官兵正加力奋飞在打赢征程上、万里海空中、伟大时代里。

长啸若雷,啸咤苍穹。战鹰在二大队官兵的精心哺育下定会于强军路上突得更猛、打得更准、飞得更高!

【采写】谢春平  雷健

【整理】南方+记者 曹嫒嫒

编辑 董晨晨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