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南方+记者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获悉,比亚迪已完成2023年应届毕业生招聘工作,3万名应届生正式入职,硕博新人比例超61.3%。比亚迪成为智能制造行业及汽车品牌中的“人才收割机”,为深圳乃至广东地区,也为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稳就业提供大力支持。
亮点:伸出“橄榄枝”,囊括全球37城市50专业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比亚迪校招生人数多、就业范围广、人才质量高,其中总人数达3.18万人,硕博占比61.3%,研发人员占比达80.8%。
比亚迪四大产业布局,让应届生“有岗可投”。据不完全统计,比亚迪2023年校招岗位涉及37个城市,招聘专业覆盖50个类别,包含有机械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力学类、交通运输类、化学类、材料类、工业工程类、物理学类、土木类、仪器类、统计学类、数学类、能源动力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等专业。
2022年比亚迪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营收及净利润大幅提升,各类人才需求也急剧增加。首先,春节后比亚迪就开始筹备2023届春季高校招聘活动。其次是技能类及一线工人的招聘,比亚迪搭建多样的供需双方选择平台,通过“内部推荐”“专场招聘”“直播带岗”“专车送工”“设点面试”“一站入职”等形式开展,在年后的招聘旺季日均招聘量千余人,有力保障了生产需求。
尤其在今年2月,比亚迪官方微信号“迪声漂洋”就发布过2023年春季招聘公告,面向全球本硕博毕业生伸出“橄榄枝”,涉及至少17个专业大类以上及60多个海内外地点。
背景:高质量发展,企业获市场人才认可度提升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月,总部位于深圳市,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是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的世界500强企业。
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等颠覆性技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现了技术、产品和市场全面爆发,形成了以乘用车为龙头、各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2022年公司营收4240.6亿元,同比增长96.2%。尤其是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刷新行业纪录,2022年销量186.3万辆、同比增长208.6%,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自成立28年以来,比亚迪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此前的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比亚迪研发投入总额为人民币202.2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77%;比亚迪已拥有超6.9万名研发工程师(据2022年财报,不含今年应届生),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授权专利超2.8万项,每天专利申请19件、专利授权15件,获得专利金奖4项,以技术实力引领科技创新。据统计,20年里,比亚迪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拥有11个研究院,全面支持人才创新和新技术落地。
比亚迪方面介绍,目前企业用工有所变化。首先,随着企业战略调整和产业升级,规模及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企业用工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次,伴随着多个城市研发基地的建立及投入使用,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加入比亚迪研发团队,高层次人员占比逐步提升将成为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新常态、新趋势;最后,比亚迪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年轻化,也充分体现了年轻人对比亚迪的认可,展示出比亚迪人才梯队的科学性及稳定性。
计划:“造物先造人”,培养与公司同频共振的新人
上述人士介绍,未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比亚迪始终坚持“造物先造人”的核心人才发展理念,致力于搭建一个多层次的学习型组织,覆盖技术、营销、运营、综合四大岗位领域,建立线上、线下多培训渠道,通过面授、案例研讨、活动拓展、技能比武、项目研讨等多种创新培训与培养方式,持续提升公司的人才竞争力。
对于应届生的培养,比亚迪启动“明日之星·百日蜕变应届生训练营”。这是一项始自公司创业初期(1998年)的传统人才培养项目,培养与公司同频共振的新比亚迪人;项目持续25年的大规模、高规格举办,体现了比亚迪对应届生培养与选拔的高度重视,一届又一届的 “新生代”从训练营走出,成长为优秀的业务骨干、管理人才,成为保障集团基业长青的中坚力量。为期100天的训练营,以促进和提升明日之星的企业归属感、文化认同感、业务理解度、职业素养和岗位实战能力等为内容线,以高管引路、大咖分享、师徒辅导、线上学习、文化活动、岗位实践等为方法线,以助力明日之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胜任力为成果目标,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变。
比亚迪2017年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博士后人才培养,2022年设立全国首批备案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人才培养迈进规模化,2023年已在深圳、重庆、西安三地形成“三站三基地”博士后培养新格局,培养人数连年攀升。
5年来,比亚迪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14个理工学科16个流动站联合培养了300多个博士后,培养出站的博士后留在比亚迪工作,成为公司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骨干领军人才。
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公司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企业发展理念,依靠集团在技术及产业优势实力,提升集团学科建设及技术创新领先地位,培养大批高质及成果丰硕的博后天团,助力公司完成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坚重任、勇攀高峰、成就梦想的使命,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后向往。
南方+记者 李荣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