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的宣传主题是:“一个生命,一个肝脏——扩大病毒性肝炎的检测和治疗,向2030年的消除目标迈进”。
小肝问:什么是2030年的消除目标?
钟趣霞医师为您解答: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目标,包括:
1、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新发感染数减少90%。
2、确保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至少90%的得到诊断。
3、符合条件感染者至少80%得到适当治疗。
4、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率降低65%。
小肝问:如何减少乙肝、丙肝的新发感染?
梁晓婷主治医师为您解答:
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途径相似,分别是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性传播。
1、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最关键措施。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与乙肝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医务工作者、同性恋者、药瘾者),从事幼托保育、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职业人群也是主要接种对象。
2、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取血针、针灸针等针具)。
3、乙肝母婴阻断。我科已经设置乙肝母婴阻断门诊。
4、安全性行为。
5、乙肝、丙肝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有效治疗后无传染性。
小肝问:乙肝的诊断与治疗?
邓浩辉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感染科副主任 为您解答:
我国约有8600万例慢性乙肝感染者,目前只有不到20%得到诊断,离90%目标挺远,任重而道远。
国家提倡一般人群应筛尽筛,检查乙肝两对半,就能初步排查是否得了乙肝。如检查结果异常,建议进一步检查,如HBV-DNA、肝功能、AFP、腹部B超、肝脏硬度值等等。
HBV-DNA阳性者,符合抗病毒治疗指证的应该抗病毒治疗。慢乙肝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
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又称功能性治愈)。
小肝问:丙肝的诊断与治疗?
卢妙心 感染科主任 主任医师 为您解答:
科学家1989年发现丙肝病毒,我国自1993年开始,对献血员筛查丙肝抗体。
以下这些人需要筛查丙肝:
1、 既往发现有丙型肝炎,但未治疗者。
2、 于1992年以前有输血或输血制品史。
3、 有静脉吸毒史。
4、 丙肝感染者的配偶、子女。
5、 有不安全注射或文身史。
6、 长期肝功能异常,原因不明者。
丙肝号称“沉默的杀手”,没有可以预防的疫苗。感染20年后,一般人群肝硬化发生率为5-15%,继续进展就是肝癌。慢性丙肝感染者肝癌发生风险为非感染者的5~20倍。
可喜的是,只要早期检查发现,丙肝是能治愈,绝大多数患者服药三个月后能治愈,药物医保能报销,可以在我院申请丙肝特定门诊。
所以,丙肝最重要是早发现、早治疗!
感染科简介
感染科2011年独立建制成科,迄今13年。早在2003~2009年当时肝病专业组就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肝病医院)开展技术协作。先后有2名医生、2名护士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修,1名护士到南方医院进修,1名医生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2022年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引入医学博士1名。
2000年开展慢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2003年开展肝脏穿刺活检术。2018年开展慢乙肝母婴阻断治疗。2019年10月引入DAAs药物治疗慢性丙肝,获颁“中国消除丙肝联盟公益项目诊疗基地(编号CLH-023)”。2020年购入肝病治疗仪。2021年引进法国FibroScan 502,能无创定量检测肝脏硬度值(评估肝纤维化分期)及脂肪变程度。2022年开展肝癌早筛,获颁“肝癌早筛共建基地”。2023年开展“乙肝临床治愈”。
感染科诊疗范围
1、肝脏疾病: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丙肝、戊肝)、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酒精肝、脂肪肝、肝胆道感染、药物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脓肿等。
2、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不明原因发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肺部感染、肝胆道感染、尿路感染、感染性腹泻、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3、散发传染性疾病:华支睾吸虫病、水痘和带状疱疹、风疹、肠伤寒、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登革热、手足口病、布鲁菌病等。
专家介绍
卢妙心
感染科主任 主任医师
本科。学士学位。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擅长肝脏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慢病防控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炎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感染病学管理分会委员。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佛山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佛山市医学会院内感染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顺德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顺德医学会肝病与感染病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2002年~2003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进修。
2006年顺德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2015年11月代表顺德参加“全省健康教育技能大赛决赛”,获团体优秀奖。
2018年12月~2019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培训班”(培元计划))。
2020年顺德最美逆行者。
邓浩辉
感染科副主任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2018年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内科学(传染病学)专业。
2012-2022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工作,从事肝病和传染病患者的救治工作。
2021-2022年曾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以院内会诊专家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临床一线救治工作。
目前任职广东省教育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医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主持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1项和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并以论著的形式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期刊收录的论文8篇,总影响因子41,最高单篇SCI论文影响因子20.6。
擅长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母婴阻断,肝吸虫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熟悉常见传染病,如水痘,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恙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梁晓婷
主治医师
本科。学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在读。
2014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
擅长肝脏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钟趣霞
医师
本科。学士学位。
2015年毕业于广东药科大学。
在广州市红会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擅长肝脏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END
供稿:感染科 卢妙心
编辑:梁倩怡
校对:何婉珠 黄艺平
编审:李明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