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杜苏芮”正步步逼近!
周末的韶关将会有雷雨天气
不妨来到室内游玩
去马坝人遗址公园中的
——曲江柴烧陶艺非遗工作站
领略指尖上的“非遗”魅力
有的泥巴“玩着玩着”
就变成了工艺品
柴烧技艺是中国古老的一种烧制方法,这种工艺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煤窑、气窑、电窑的普及,柴烧陶艺被慢慢的退出视线,柴窑烧制技艺更面临失传。
PART 01
曲江柴烧的前世今生
韶关市曲江区白土镇,地处北江河畔,因境内蕴藏丰富的白资泥(高岭土)而得名。
据《曲江文物志》记载:在白土镇下乡村一带发现有宋代窑址群,出土有罐、壶、碗、碟、钵、盆、莲瓣炉等日用器皿。下乡村许氏家族自南宋末由江西迁居至此开基,一直有开窑烧陶瓷的传统工艺,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熄火停烧。
2008年,曲江柴烧陶艺被列入韶关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江柴烧,目前可知的传承人共有四代,第四代传人龙志雄在继承师傅技艺的同时又结合社会需求,在马坝人遗址景区内设立了“曲江柴烧陶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使传统柴烧陶艺再次回归人们的视线,古老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弘扬。
PART 02
曲江柴烧的特点
曲江柴烧陶艺具有原始瓷的特征与“石峡上文化层”出土的原始瓷相似,作品朴实中带着丰富的色彩,内敛中含有奔放的特色。
石峡遗址出土文物
每件陶艺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对当今传统工艺的承传、创新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在体验柴烧陶艺捏制过程中,也能深深体会到曲江传统非遗工艺的魅力。
/落灰釉/
柴烧通常在木材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灰烬,这些灰烬达到熔点后附着在陶坯上,形成别样的纹理效果,被称为“落灰釉”。
“落灰釉”在不同条件下会呈现不同效果,在背火面或温度相对较低的地方,落灰还未熔化成釉,这一部分会比较粗糙,有明显的颗粒和裂纹。
在迎火面温度相对较高,落灰会比其他位置的要厚,随着温度上升
厚重的落灰不再能附着在陶壁上,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再与各金属元素发生反应,形成独特的流釉效果。
/窖泪/
随着长时间的烧制,柴窑的顶部积累了一层厚厚的灰釉,在高温下如同眼泪一般熔化滴落在陶器上,被称为窑泪。
/火痕/
除了“落灰釉”,在距离火源较近的位置,柴火直接在坯体上留下的自然“火痕”,根据火的大小、温度、走势,产生颜色形状数量各不相同的火痕,这也是柴烧的重要标志之一。
PART 03
曲江柴烧的独特之处
曲江柴烧陶艺第四代传承人龙志雄说:
曲江柴烧陶艺是用本土的陶泥手工制作而成的,并用柴窑烧制。烧制过程中我们使用了还原工艺和本地富有微量金属的木材,使得烧制的陶器表面具有金属光泽,色泽丰富。
柴烧在烧制时需要全程守候柴窑,有时甚至需要3-4天之久,即便如此,极低的成品率和不可控的成品效果,依然是柴烧的常态。
几昼夜高温、窑灰、窑渣、窑泪、火痕、火彩,叠加泥巴和器型,形成了丰富的陶器形态。
也因此造就了柴烧的独特性,使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看火痕,看落灰成色,感受返璞归真的质感,这大概就是曲江柴烧的魅力所在。
PART 04
曲江柴烧茶具的好处
从实用角度来说,柴烧茶具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着良好的柔水和软水作用,在冲泡茶叶时,提升茶汤整体口感。
曲江柴烧的原料富含铁离子和矿物质元素,因为松柴、泥与火在柴窑的高温氛围中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交换循环,有些天然物质与茶具融为一体。
这种有机物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将饮用水中的杂质剥离出来,软化水质,使茶汤入口更绵柔,能降低茶的苦涩感,回甘也更好。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追求,柴烧茶具逐渐受到爱茶人士的欢迎,也成为现代人追求健康和品质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
用曲江柴烧茶具,冲泡细品一壶罗坑红茶,沉浸在韶关市非遗文化氛围中,令人流连忘返。
游玩攻略
暑假期间,最适合在室内,一边学习曲江非遗技艺,一边认真玩泥巴了!还可以参观游玩马坝人遗址公园哦。
公园免费进入,但是体验陶艺课程需要提前预约,有单次的体验课程,详细可电话咨询。
地址:曲江区马坝人遗址公园内(风度书房后)
联系方式:
13726566173(龙老师)
13827953005(李老师)
曲江柴烧陶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
工作站位于曲江区马坝人遗址景区内,是集考古与旅游、知识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的大型考古旅游胜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