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特色猪头皮,时长共1分49秒
“乳源特色猪头皮来咯!”
乳源猪头皮。
随着韶关乳源方大群酒楼服务员的一声吆喝,一盆热腾腾的猪头皮端上桌来,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浸在卤水里的猪头皮色泽油亮,绿油油的小葱段点缀其中,关键店家还精心设计了猪八戒摆盘,卖相可谓形象生动、诱人至极,在座食客争相举筷,大快朵颐。
乳源猪头皮皮肉各半,猪头皮Q弹爽滑,猪脸肉肉质紧实,肥而不腻,加之软骨爽脆,卤水咸香,如此丰富的口感盈满口腔,让食客大为过瘾。
无论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在乳源居住多年的老街坊,每次吃到这块猪头皮,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乳源猪头皮制作。
猪头皮这道菜看似平平无奇,实则这道菜炮制繁杂,需将猪头皮经过洗、烫、烧、切等多道工序的处理,缺一不可。
在酒楼的厨房中,厨师先用喷火枪将整块猪头皮烧至焦黑,再将猪头皮泡在水中,而另一位厨师则手拿钢丝刷,用力将猪头表面发黑的部分以及猪毛刷走。
“因为我们选用的都是乳源瑶族本地土猪,毛很硬,不用钢丝球刷不干净,但就是这种猪皮才好吃。”后厨师傅一边说一边弯腰刷猪皮,不一会儿,原本黑黢黢的猪头皮就变得白净起来。
乳源猪头皮制作。
随后师傅便将猪头肉切至二指宽,用秘制卤水烹煮入味,再将猪头皮与卤水一同放入冰柜中冷藏,冷藏不仅能使猪头肉进一步变得Q弹,在冷藏时间的作用下,卤水的味道也进一步渗入皮肉之中。
“秘制的卤水其实才是这道菜的灵魂所在。”后厨师傅介绍,卤水制作不仅要加入盐、糖、生抽、老抽等调味,还要放进沙姜、八角、桂皮等植物香料,这样煮出的卤水才够香,让人闻着就有食欲。
乳源猪头皮。
凭借这么一道美食,2017年,乳源方大群酒楼作为乳源唯一的参赛者,参加了“韶关味道争霸赛”,经过来自各地的多位名厨评选,赢得了“韶关十大名菜”的荣誉。
“当年祖辈们生活水平不高,所以就选用一毛钱一大块的猪头皮,钻研烹饪方法,最终做出了这道菜。”方大群酒楼老板黄瑛介绍,猪头皮的制作方法传承到她已是第三代。从祖辈推小车到街边叫卖,到搬入楼房开店铺,再到今日发展成为酒楼,离不开顾客的支持。而正是方大群酒楼坚守制作工艺,坚守菜品品质,才让前来光顾的食客经久不衰。经过多年的守正创新,猪头皮已经成为乳源最具代表性的菜式之一。
瑶山石韭炒烟熏肉。
“我们是做猪头皮起家的,要一直坚持做原汁原味又平价的美食,把便宜又好吃的食物带给大家。”黄瑛说,方大群酒楼几十年如一日,力图把诚挚和优质服务奉献给八方食客。许多外地游客初来打卡,以为“方大群”是个人名,殊不知这个店名正是酒楼“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这一经营理念的凝结。
清蒸三角鲂。
除了猪头皮,方大群酒楼还有山坑螺、瑶山石韭炒烟熏肉、百香果排骨等瑶客特色菜品。山坑螺螺肉肥美,瑶山石韭清脆,均是乳源本地原生食材。
炒山坑螺。
酒楼能从当地取用到好的食材,得益于乳源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的地理条件;而作为“五彩瑶乡”,乳源独特的少数民族饮食风情也促进方大群等一众餐饮企业发展。在良好生态优势的加持下,经过多年来餐饮从业者的不断优化改良,乳源推出的“一席特色菜”(大桥石鲤汤、酿麻包豆腐、瑶乡灵芝鸡、五花焖莲藕、乳城猪头皮、清蒸三角鲂、铁板烧魔芋、笋干焖土猪、一六香芋鸭、瑶家竹筒饭),正飘香四方、吸引更多人来品尝,促进当地文旅业高质量发展。
【策划】 蒋才虎
【撰文】 潘俊宇
【图片/视频】 曹伟峰
【实习生】 彭梓钡
【通讯员】 赖南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