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呼我应 | 小区拆违记:人大代表督办下,陈年违建拆除了

南方都市报
+订阅

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主题教育的成效如何,民生突出问题的解决情况是重要标尺。南方都市报联合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政数局推出《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栏目,精准聚焦百姓关切和民生实事,扎扎实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本期报道,我们关注海珠区瑞宝花园小区的拆违故事。

2023年7月,海珠区瑞宝花园小区西南角的一片空地上,安装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为居民搭建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这是小区居民们期待了很久的实事。更令大家感到畅快的是,空地此前曾是一片乱搭乱盖的违法建筑,作为小区的公共用地被私人占用了十余年,如今终于回归公用。

这个改变发源于今年5月底,在海珠区人大代表、瑞宝街道和瑞宝花园居委会的关注和推动下,这片违法建筑被顺利拆除,小区居民重新拿回空地,并在地面上规划智能充电桩和停车位,将其合理利用起来。

民呼

商家私自占地违建,面积最大时达1200平米

瑞宝花园小区位于海珠区东晓南商圈,它建成于1996年,共有31栋楼、2000多户居民。建筑年代久、公共区域紧凑,是南都记者到访小区时的第一印象,而这也就不难理解居民们对拆除占地违建、恢复公共空间的诉求有多强烈。

在小区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业主严阿姨告诉记者:“宝丰楼周围本来是一片空地,沿路的围墙上还种有绿植。没有搭盖违建之前,我和老伴都喜欢晚饭后绕着围墙走一走。”小区东南角的宝丰楼,一楼被业主们作为商铺租赁给商家,被诟病的违建正是诸多商家在长年累月中,你一砖我一瓦逐渐搭盖所成。

据瑞宝花园居委会主任张少芳透露,租用商铺的商家有经营装修建材的,也有做私房餐饮的,“有商家用栅栏把整个通道前后封闭起来,相当于把整块地圈成私家花园。”为了方便经营,商家们私自将门前的空地围住,用水泥和地砖打平、硬化,然后在上面搭起钢架帐篷,乃至玻璃包房。

据了解,违建的情况最早出现于十多年前,但面对居委与物业的劝导,商家们并未自觉拆掉违建,反而让其继续扩大。对于该情况,张少芳表示:“由于小区比较老,物业公司的管理也比较松散,加上部分业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早几年前,违建出现的时候没被太多重视。”

十余年里,瑞宝花园西南角的这片违建逐渐“生长”,直到近两年,占地面积最大时达到1200平方米,平均每个商铺都占用了近200平方米公共空地。“他们堵住了小区的消防通道,又破坏原本的绿化带,我们自己进出楼栋也不方便,有时候还会有噪音影响。”严阿姨说。

瑞宝街道办事处执法办副主任曾东方告诉记者,随着违建规模的越发扩大,一些楼栋居民日常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加上近段时间社会上对消防安全的讨论热度较高,所以小区居民和业主对违建的意见也越来越大。

我应

人大代表接访督办,违建终被尽数拆除

今年5月29日,海珠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伟良以人大代表身份回原选区瑞宝街道开展“人大代表接访日”活动,通过座谈会的形式,面对面了解群众诉求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会上,陈伟良代表获悉瑞宝花园小区内存在一处陈年私搭违建、堵塞消防通道,立即到现场走访调查,并将该问题转交瑞宝街道办事处,要求街道办相关科、室(办)及时处置。

5月30日,海珠区人大瑞宝街道联组代表黄炎标协调了该街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城管办及社区居委会以及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等各方工作人员,来到违章搭建现场开展调查并取证,执法人员现场确认,这片建筑面积近1200平方米的陈年构筑物使用人未能提供任何有效建设报批手续,明显属于私搭乱建。

难题:违建规模大,存在时间久,商户配合度低

破题:多管齐下,反复约谈以理服人

“执法队现场约谈了一些违法搭建的商铺负责人,要求他们自行拆除、及时改正。”瑞宝街执法办副主任曾东方告诉记者,在下达整改通知书前,执法队和居委先以沟通劝导的方式,以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多家商铺负责人进行约谈和宣讲,但商家们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并不高。

为了让商家们彻底放弃违建,街道与居委准备了多场约谈和宣讲。张少芳作为瑞宝花园居委会主任,服务小区多年,对租户和业主都非常了解,因此详细约谈的工作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在6月2日街道执法办对商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后,张少芳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又分别对每户商家单独进行了约谈,耐心同他们讲述消防安全的重要,以及小区公共区域的归属问题。除了找商户,张少芳还专门联系上每一个商铺的业主,希望通过说服业主的方式,让业主也配合劝导商家拆除违建。

“找商家还好,一家一家去拜访基本能找到人,只有一户商家因为白天要忙生意,我们等到晚上下班才得面谈。”张少芳向记者讲起约谈的经过,“但找业主是比较麻烦的。很多业主都不住在这里,留的联系方式可能也变了,辗转才能联系上。”

有商家提出拆除违建的资金补偿要求,但张少芳明确拒绝了,“他们认为硬化土地、搭建东西都是自己花了钱的。但补偿是不可能的,你违法占用在先,这么多年占用公共用地也没交租金,对吧?”还有商家在约谈时坚称占地搭建是得到房东允许的,张少芳要求其拿出租赁合同与房东的不动产权证,以证明占地范围在房东产权内,堵得商家哑口无言,只得默默配合拆违。

等到整改通知书限定的日期过去后,6月9日,瑞宝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组织了一支包括执法队员、拆除工人、公安民警和居委工作人员在内的执法队伍,对瑞宝花园宝丰街116号对出路段乱搭乱建物进行了全面拆除。期间还有一处违法搭建的商家不愿配合工作,经现场民警组织协调,最终答应在两天内自行搬迁清理。

在海珠区人大代表的督办下,在瑞宝街道综合执法办执法队和瑞宝花园社区居委会与违建户们的沟通宣讲下,这片占地1200平方米、野蛮生长了多年的违法建筑最终得以拆除,还小区居民一片公共空地。

难题:如何避免再度违建

破题:长效巡查,活用搭建充电桩

附骨小区十多年的违建终于拆掉了,这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自那之后,小区的消息通知群里不断有业主和居民给张少芳和她的同事点赞,“666”“大拇指”等夸赞的表情刷了好几次屏。有不少人建议,应该充分利用空出来的地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畅想瑞宝花园这个老小区的新变化。

违建拆了容易,但防止商铺再乱搭乱盖也同样重要。为此,瑞宝街道综合执法办与瑞宝花园社区居委会专门搭建联系渠道,随时沟通情况。曾东方也表示,会不定期安排执法队到小区巡查,及时制止可能出现的违法搭建,“后续也将以此次拆违为契机,对辖区里的其他小区和公共区域展开巡查,发现有堵塞消防通道等影响的违建,也会尽快处置。”

恢复公共用地原貌后,考虑到居民曾反映小区缺少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情况,结合海珠区正在推进全区电动自行车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为方便居民充电,也防止电动车电瓶上楼、减少消防隐患,街道与居委向小区物管和业主们提出建议——在公共空地上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增加小区充电桩数量,以改善电动车充电难、乱停放的问题。

确定方向后,张少芳再度在业主与物业之间奔忙起来。寻找供应商、协调安装规划、向居民解释方案、做消防培训......短短一个月后,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施工队伍就进入了小区,“清理出来的空地整体距离居民楼都比较远,多数居民都同意安装充电桩。对一部分距离相对靠近楼栋的位置,我们把充电桩换成更安全的电池充电柜,充分利用空间,尽可能多地让居民充上电。”张少芳介绍道。

实效

崭新的充电桩正在建设中

日前,记者走访瑞宝花园时看到,小区东南角的占地违建均已全部拆除,与此前的违建照片相比,被堵占的通道与空地拆光后显得敞亮许多,几名安装工人正在现场加紧施工建设充电桩,“再过不久,大家就能在小区里用上方便的充电桩了。”在场的严阿姨也对街道与社区居委的工作表示肯定:“我们小区本来就窄,还要被违建占用,现在街道和居委为大家做了件实事,真的很感谢他们。”

此次能将这片陈年违建顺利拆除,张少芳认为,主要得益区人大代表的关注与监督。她告诉记者:“居委没有执法权,所以此前即使看到违建也只能上报上级部门或自己上前劝导,拆除快慢就要看街道执法工作的排期了。”如今,各级人大代表敢于发挥监督利剑、为民办实事,社区以及居民群遇到的“烦心事”都可向人大代表反映,寻求解决。

谈及成功拆除该宗陈年违建的体会,黄炎标和张少芳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提到一个关键话题——“多措并举,凝聚合力”。黄炎标表示,督促属地街道科、室(办)响应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是作为人大代表的工作职责,“但这不仅是人大的督促就能解决的,遇到疑难杂症,除了有人大代表的监督,还需要属地街道职能科、室(办)敢于履职,有时还要协调区级以上的监管部门共同介入,比如公安、城管、消防、应急、司法等,形成社会合力,才会更好地解决问题。”

据了解,按照海珠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双联系”活动月的要求,海珠区人大常委会瑞宝街道工委在今年5、6月多次组织联组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下到社区、村社开展“人大接访日”活动,与居民群众面对面座谈交流,听民声、察民情。多名市、区级人大代表通过该活动收到群众反映的车辆违停、河涌行道树影响人行道路面、路灯照明缺失等等问题,并一一联系街、区职能部门,将情况转交办理。黄炎标介绍到:“目前,瑞宝街道人大工委在‘双联系’月里收到的民生诉求,都快速有效解决,这也体现了各部门对人大代表监督工作的认可。”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政数局、南方都市报面向全市启动“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 ”线索征集活动。若您身边有急难愁盼问题或是基层治理堵点,请及时向我们反映,我们将共同推进问题解决。

广州“随手拍”平台:

扫码关注“文明广州”公众号,点击菜单栏“随手拍”,按照指引下载最新版“穗好办”App,在App首页点击“随手拍”即可进入服务。

南都报料热线: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卫国 裘萍

统筹:李陵玻 李欣 陈成效

统筹编辑:董晓妍

采写:南都记者 魏志鑫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除署名外)

南都政法与民生新闻部出品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