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花开花落自有时,
如何留住自然之色,
草木染给出了一个浪漫的答案。
不用到云南,
在珠海高新区淇澳岛,
就能沉浸式体验国家级非遗
——白族扎染。
穿过醒目的牌坊,
沿着古韵悠长的白石街漫步,
在古朴的民居之间邂逅一扇玻璃窗,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屋子里的扎染布料上……
有心人可以沿着拐角处的小巷走进这个小院,
这里就是苏杨的植物扎染科普学堂。
他将苍山洱海边的蓝染带到珠海
打造珠海版“有风小院”
推开一扇古老的铁门,
步入院子,
下一秒便仿佛来到了云南,
来到了“有风的地方”。
院子中间是一张硕大的
铺着靛蓝色扎染桌布的茶台,
灰白色的墙面上
装饰有木篱笆与别致的木质挂件,
开放式的厨房上方
也悬挂着不同样式的扎染作品。
比蓝染更加抢眼的,
是院子里的使君子树,
从院子一楼的角落爬上院墙,
肆意生长,
一直蔓延至二楼露台上的凉亭,
自成一片绿荫,
一簇簇粉色的小花点缀其间,
整个院子惬意又美好。
“这棵树快7年了,是我租下这个院子的时候种下的。”苏杨介绍道,2014年,他为了实现东北人的大海情结,带着家人来到珠海定居。但与这个院子结缘,与白族扎染结缘,还要从2016年的一次旅行说起。
那一年,苏杨带着家人到西藏旅行,途经云南大理时,便被当地商铺里的扎染作品所吸引。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旅途结束后,他便立刻动身去了大理周城,跟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系统地学习云南白族扎染技法。
回忆起当时的学艺经历,
苏杨说:
“扎染技法里有很多针法,
算是针线活,
当时许多人来围观我学习,
因为很少有大老爷们学扎染。”
学成归来,
苏杨就在淇澳岛上租下了这个院子,
在保留院子原有韵味的基础上,
慢慢将院子布置成
适合创作扎染和晒布的空间,
于是便有了这处珠海版“有风小院”。
没有化学的取巧
只有大自然赠予的色彩
穿过院子,
走进挂满扎染作品的厅堂,
这里有苏杨在大理周城学成的“毕业作品”,
他用七种基础针法、通过五千多针
在这块半平方米的蓝布上实现了不同的花纹,
甚至还有一小部分线保留其上。
“这些手工的痕迹都是有温度的”,
苏杨说道。
谈到喜欢的作品时,苏杨看向了一件大地色的中式马甲。苏杨介绍,这是一件薯莨染,薯莨是来自大地的作物,在染色中需要反复煮染浸泡以及阳光的曝晒,颜色才会一次次加深,因此,为了达到高饱和度的颜色,苏杨花了足足7天时间,还要感谢连续的艳阳天,才得以完成这件作品。
除了满墙的扎染作品,室内还有不少装着晒干花材的瓶瓶罐罐。“蓝色染料是板蓝根,黄色的是栀子,紫色的是紫草,红色的是洛神花,还有石榴皮、苏木、黑豆皮等都可以作为草木染的原料。”
在这个古朴雅致的空间里,
没有化学的取巧,
只有自然的馈赠,
不同的植物,
都晕染着同一份民间艺术的传承。
把植物交给双手
其余的交给时间
苏杨的植物扎染科普学堂
时常有人预约上门体验扎染,
有时还会遇到突然上门的有缘人。
他悉心对待每一位对扎染感兴趣的客人,
因为他深知,
植物扎染的美妙、自然之色的神奇,
看再多描述,
都不及亲自体验一番。
进行扎染体验前需要先准备好染汤,
剪开晒干的栀子,
加水煮至85℃就能获得黄色的染汤。
将准备进行扎染的布料随心捆扎,
通过这种方式为布料留白,
创造出变化万千的图案。
随后,将捆扎好的布料
浸泡入清水中,
拧干后便可投入染缸。
看着颜色在布料上沉淀,
闻着植物自带的草木香气,
剩下的都交给时间。
拆开色泽未渍的留白,
即成各种花形,
清新素雅,韵味独特。
无序的捆扎、染汤的浸泡,
让每一件作品都不可复制。
除了扎染,
拓染也十分适合初学者。
只需通过敲击植物,
使植物颜色、形状直接染到织物上,
就能得到一件私人订制的工艺品,
迎接一次美好的降临。
不妨寻一个悠闲的日子,
来植物扎染科普学堂,
熬煮一锅纯天然的植物染汤,
为粗布晕色,让布艺生花,
收获一份不期而遇的惊喜。
来源:知珠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