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2月,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召开,擂响了广东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战鼓。
镇街强,则东莞强。为更好推动“百千万工程”在东莞各镇街落地实施,即日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启动“发力百千万 东莞镇精彩”全媒体主题报道,深入基层一线实践,以微观视角、独到观察,全面展现东莞各镇街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谋划、新蓝图、新举措和新进展。敬请垂注!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近日,在有着“中国最美小镇”之称的东莞市清溪镇,有一份方案就描绘了这样一幅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的画卷——《清溪镇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
在画卷中,可以看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蓝图,也可以触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笔墨。蓝图绘就,一幅“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今年以来,清溪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镇上下进一步动员起来,把握重大历史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牵引,以深度城市化为方向,举全镇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努力构建经济强、环境美、社会稳、民生优、融合度高的镇村发展新格局,为清溪实现高质量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保障产业空间
增创“镇域提质”新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清溪镇镇村组“三轮”驱动发展,有力支撑了全镇经济社会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从1979年引进第一家外资来料加工企业——清溪毛织一厂,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发展“三来一补”“三堂经济”,再到抢抓国际电子行业转移“东风”,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脑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充分体现了镇村联动发展独特而重大的作用。同一时期,当时的镇委镇政府以前瞻性视野,对标学习新加坡花园城市经验,超前谋划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奠定四通八达的路网骨架,受人称赞多年。
时至今日,镇村经济如何再进一步?增创“镇域提质”新优势至关重要。“实施‘百千万工程’,关键是要强化产业支撑,以产业突破引领经济跃升。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推进产业提档升级上下功夫。”清溪镇委书记叶锦锐表示,要尽快寻找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转型的新增长点,推动清溪镇光电通讯、婴幼童玩具等优势产业朝着品牌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集中资源优势在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培育新支柱。要聚焦“龙头链主+专精特新”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每年招引一批龙头企业项目、企业总部项目,推动招商引资规模突破、质量提升。
由于历史上缺乏产业规划,清溪虽然有6000多家工业企业,但工业集聚度不高,用地效率也不高,且产业不成带、工业不连片问题突出。以这种散装式、碎片化的产业空间,已很难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此,通过“拓空间”为经济发展实现空间保障,是必须要走好的“一步棋”。
接下来,清溪将把连片产业空间整备和改造提升作为党委政府最大的“硬任务”,加快推进罗马、长山头两大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大连片产业净地、高标准厂房和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供给,力争三年整备2000亩、五年整备4500亩连片产业空间。将以抓好低效镇村工业园“工改工”作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庆丰、元瑞、银事达等“工改工”项目,争创一批省、市级产业园。
知重负重、砥砺前行。清溪致力发动“新型发展引擎”,激发集体经济新活力,推动集体物业提档升级,鼓励村组通过自行改造或与企业合作改造等形式建设高新科技工业园区(厂区),进行集中统租、统一招商,招引税收大户、高新企业进驻;大力推进大利、三星、渔樑围、长山头等村合共700亩以上的“工改工”项目,其中渔樑围村通过“工改工”招引了优质企业滴答酷显,租金涨了7倍多。
不仅如此,作为“市镇两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帮办代办服务”试点镇街之一,清溪镇提前介入项目、主动靠前服务,全流程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助力全镇多个重大产业项目提速落地。
乡村宜居宜业和美
挖掘“村域融入”潜力板
清溪镇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绿色是清溪最大的底色,生态是清溪最大的优势。今年7月,“云溪·桃花源”项目成功入选了2023年广东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重点项目库,是东莞市唯一入选名单的项目。项目负责人陈婉君表示,选择铁场村是因为这里是东莞市唯一没有工业的古村落,山清水秀,负离子含量高。“希望通过建设‘云溪·桃花源’,将陶渊明的桃花源真实呈现,让人们可以沉浸式体验《桃花源记》描述的田园美景。”
乡村宜居宜业和美,是“百千万工程”的直观体现。清溪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规划、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推进古树名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动老旧村改造,坚持“拆、治、兴”并举,完成2条市级、19条镇级老村旧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庄面貌整体蝶变升级。启动高品质示范样板工程建设,建设1条特色鲜明、集聚效应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至少1个五大振兴全面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和美乡村标杆”。
如今,清溪地区生产总值一年一个台阶,工业总量位居全市第4,人均GDP突破10万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百强镇;去年清溪镇村组集体总资产近70亿元、纯收入超过9亿元、股东分红1.45万元,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进入新阶段,清溪的外部环境更复杂了、竞争对手更强了、发展目标更高了,自身在产业、土地、环境、服务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起来难度不小。”叶锦锐表示,省委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市委市政府谋划了一系列支持镇村发展的政策举措,正好为清溪应对和化解当前面临的挑战指明了路径、匹配了政策和资源,提供了改革突破的空间。
穿旧鞋走老路愈发艰难。去年东莞全市578条村(社区)总资产排名当中,清溪镇最高的长山头村仅排在第176名,排500名以后的也有3个村(分别为大埔、松岗、三星)。此外,全镇92.6平方公里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利用率已高达48%,由于早期土地开发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边角地、夹心地等资源浪费和闲置现象普遍存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抓住这几年转型发展的窗口期,对标全省全市乃至湾区先进,清溪镇把产业立新柱、重大项目招引、土地拓空间、高层次人才引育、城乡综合环境改善等各项重点工作都朝着顶级、高配的层面去做,打造出一批全市级乃是全省级的标志性事件、示范性项目,切实把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清溪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力争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增强优势,保持发展主动。
“当前的清溪正面临新的处境,对产业、招商、城市、人才、治理等各方面发展的要求跟以往不一样了。”叶锦锐表示,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系统解答好如何再造一个镇富村美的新清溪提供重大机遇和关键路径。必须创新理念、转换打法,摒弃思维路径依赖,在发展动力上要更快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和高素质人才支撑上来;在资源配置上要更大力度抓好镇村工业园改造和连片土地统筹,为大项目、好企业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空间;在招引目标上要更多瞄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赛道产业以及创新型、孵化型、区域总部型企业,为清溪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风起潮涌,恰逢时与势。在危与机、稳与进、攻与守的纵横捭阖中,清溪全镇上下形成强烈共识,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然绘就,未来将努力让“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策划】黄少宏
【统筹】韦基礼
【采写】南方+记者 朱晋
【图片】清溪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