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文艺 | 红色家书中的她力量

惠城发布
+订阅

1941年年初,“皖南事变”后,叶挺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非法扣押。从这时起,这位领导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将军遭囚五年之久。其间,叶挺夫人李秀文以一颗勇敢的心多方为夫奔走,矢志不渝追随叶挺,始终坚信革命事业是神圣正义的。

1942年下半年,李秀文得知叶挺被关押到湖北恩施。其时,该地是叶挺就读于保定军官学校时的校友陈诚的管辖区。李秀文为此致信陈诚:

夫叶挺被捕候讯,身带创伤,幽在牢狱,际此冰天雪地之时,远在千里之外,探视无人,音问阻滞,氏欲奔赴则无路,欲呼吁而无门,悚息徬皇肝肠俱裂……一家八口,氏身之外俱属孩提,嗷嗷待哺仰氏夫以为命,本欲奔赴辕门面陈哀苦,而待娩之身不能就道,念氏夫苟有不测则一家妇孺无以为生,更无论腹中一块肉矣。

信中所言,令人慨叹。在冰天雪地的时节,遥想叶挺幽禁狱中,孤独凄清,心情悲郁,而在外的亲人亦未能得知其音讯,可谓是“悚息徬皇肝肠俱裂”。而李秀文的“待娩之身不能就道”,且家中孩提皆需要其抚养照顾,雪上加霜莫过于此。事已至此,只得恳求陈诚念同窗之情谊,怜其家之哀苦,让李秀文能在狱中与叶挺团聚,陪夫坐牢。

“念氏夫苟有不测则一家妇孺无以为生,更无论腹中一块肉矣”之句,总能撩拨心弦。可以想见,倘若丈夫有何不测,遗下的孤儿寡母的生存境况何其艰难。大人的性命都不能自保了,那孩童呢?则更加难以生存,更不要说尚在腹中之子。

这是一封有力量的信,写得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料想陈诚读罢亦感慨万千,遂“法外开恩”,给予方便。李秀文陪夫坐牢期间,还充当了交通员的角色,叶挺的《囚歌》一文便是通过李秀文传递出去的。不禁感叹,叶挺“北伐名将”之威名世人皆知,却鲜有人知道其夫人李秀文之勇敢无畏,她同样了不起,让人肃然起敬。

又读到赵一曼(李坤泰)写给儿子陈掖贤(宁儿)的信,信中写道: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2年春,李坤泰接到党中央派遣,秘密赴东北抗日。从此,李坤泰化名赵一曼,在抗日战场上,红枪白马,驰骋林海,领导游击队英勇奋战。1935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不幸被日军俘虏,受尽折磨而牺牲。

赵一曼离家时,她的儿子陈掖贤还不到三岁,母子间只留有一张合影,便再也没有了联系。直到许多年后,有人从东北辗转核实赵一曼的身份,陈掖贤才惊悉其一直崇敬的女英雄是自己失散多年的母亲。

这封赵一曼在开往刑场的火车上写给儿子的绝笔信,深深地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愧疚和疼爱,同时也体现一位共产党人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作为一位母亲,赵一曼对“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而感到遗憾。如果可以,她是多么希望能够养育孩子长大,但为了家国利益她只能牺牲个人家庭。尽管生命受到威胁,但她仍不后悔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并以此实际行动来教育“最亲爱的孩子”,希望他“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牺牲时,儿子年仅七岁。这么小的孩子也许不懂什么是革命,但却可以在母亲的身教中,懂得爱国爱民的道理。“父母的眼界,是孩子的格局”,赵一曼的这封绝笔信,满纸尽是拳拳爱国情。

为人母则刚,尤其是革命战争年代,战火纷飞,身为人母如何能不牵挂幼子呢?杨开慧的“托孤信”亦让人热泪盈眶。她在给堂弟的信中写道:

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利(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的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孩子和母亲是杨开慧心中的羁绊。预感到即将来临的暴风雨,她并不害怕死亡,只是可怜老母幼子。当时,她已经一年多没有丈夫的音讯了,这更加加重了她的担忧。面对“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她唯有托孤于堂弟,希望他能够为孩子们提供庇护的场所,给予温暖和关爱,避免孩子们“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信中字字句句如泣如诉,思念和忧伤之情跃然纸上。然而,这封托孤信并没有寄出。1982年,人们重修杨开慧故居时,才在卧室的墙缝里发现了一叠手稿。

从一封封红色家书中,读到李秀文有孕之身仍陪夫坐牢之勇敢、赵一曼驰骋抗日战场之无畏、杨开慧对革命事业之坚定,她们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女性力量。革命的战场不仅有男人们的厮杀,还有巾帼的风采,这些革命女战士们坚韧不拔,或以瘦弱之躯撑起家庭,或投身革命保家卫国,或宣传鼓动团结后方……无论何种形式,她们都以宽广、坚强、勇敢、慈爱的胸怀承担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作者:张雪婷)

来源:惠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转载请注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