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开幕式为何从12开始倒数?文学总撰稿来揭秘,时长共1分34秒)
大运会开幕式为何从12开始倒数?文学总撰稿来揭秘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开幕式7月28日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独特的开幕式倒计时设计,贯穿全场的太阳神鸟标志,让人感受到了独特的青春激情与成都历史文化魅力。倒计时为何从12开始倒数?太阳神鸟传递了什么样的精神和理念?我们采访了开幕式制作团队文学总撰稿乔卫。
问: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简称“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今晚在成都举行,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认识了太阳神鸟,我们如何通过太阳神鸟去理解成都的历史文化、城市特色,这些特色是如何通过开幕式进行国际表达的?
乔卫:在大型国际性活动中呈现主办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国际惯例。在开幕式中,我们需要把成都的城市特色文化渊源,包括整个城市发展状态等,全方位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亚于一个系统和学术研究的过程。最终,所有理性的概念知识、专业研究,都转化成非常具体可感的、鲜活的、有色彩的、有表现力的场景和表演。
对于很多人来说,成都是一个越来越熟悉的城市,但对于大运会开幕式制作团队而言,要让全世界认识成都这座城市,不能仅靠浅层的触感。比如说金沙博物馆,即使我们作为游客去过多次,但当真正带着太阳神鸟的命题任务去研究的时候,心中想象的是历史传统文化和我们今天的对应和呼应。
太阳神鸟是成都城市的标志。到过成都的人都知道,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对于太阳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开幕式中,我们也可以听到独具特色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特殊的气候条件,让生活在盆地的成都人对太阳有着特殊的情感,太阳一出来,所有人都走出家门,沐浴着阳光。我想,这应该是最热爱太阳的城市。
对太阳的爱,塑造了成都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性格,强韧而欢乐,积极而浪漫,充满乐观情绪,面对困难的时候又异常的坚定。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性格、性情和精神的最真实的写照。在开幕式当中,我们向世界呈现的是中国成都的特色和风格,但归根到底,我们是向世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包容、积极进取的状态。
问:作为立足青春、面向大学生的盛事,成都大运会要向世界青年传递什么样的理念?
乔卫:我们一直在思考,青春的温度是怎样的,色彩是怎样的,青春在我们面前所呈现的画面是怎样的?我们最直接、最共同的感受就是阳光。青年就像早上的太阳,它也许不如正午的太阳那么炽热,但是它有一种出生的蓬勃,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几千年前的太阳神鸟,代表着中国的先人们对光明、生命力、希望的无限期待。在文明曙光初露那一刻,中国先人们用太阳神鸟表达了某种遥远同时能够延伸到今天的希望。
在开幕式中,我们把太阳和阳光做了一个完整的、生动的、全景化的呈现。从太阳神鸟所寄托的人类对于太阳生命力的期待和夙愿,到全世界每一个人所能够感受到阳光的存在,阳光对于生命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建立了一种坚定的逻辑。同时,大运会不仅仅是大学生的盛会,它是所有人对青春的纪念和礼赞,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这些在年龄上不再年轻的创作人员,和更多的年轻的创作人员在一起,完成了一次共同的青春的表达。
问:大运会开幕式的倒计时从12开始,与以往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设计不一样,为什么会这么设计?
乔卫: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倒计时环节,通过投影在现场投射太阳神鸟12道尾翼旋转的场景。一般来说,过去的大型活动倒计时都是从10开始的,这一次从12开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12是有着很多的意义和表达。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有着12条尾翼(太阳光翼),而十二也代表了中国古人对于时空的最初的理解。12道尾翼在旋转过程当中,全场从12开始倒计时,在那一刻我们发现倒计时的时长比平常所熟悉的倒计时似乎长一点,但是这个长代表着历史的长,也代表着我们经历了三年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成都大运会开幕的这一刻。
问:作为主创人员,您有哪些感悟?
乔卫:我的电脑中,大运会开幕式这个文件夹里的文件数,有数百个。回顾这三年中,我们更新了无数个方案,大大小小的更新有数百次。我记得有时候,一天中上下午就会各有一次方案的修改。三年下来1000多天,让我们在主题表达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完善,逐渐接近我们所设想的创作目标。
经历了三年疫情的考验,处于世界上不同方位、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每一个人,我们似乎深刻的理解了,我们每个人必须协同与共,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验,每一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只有团结,只有携手,只有相互关心,我们才能够度过那些难关。从这样的角度上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个命题,它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真实面对的生活课题和生命课题。
当我们思考到这一点再去仰望太阳,再去观察太阳神鸟这样一个灿烂圆满的图形的时候,我们发现,太阳神鸟是一个多么精妙、多么深邃的表达。太阳神鸟十二条尾翼不停旋转,向中心圆点飞翔,就像是预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当聚合在一起形成同心圆,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才能真正地走向未来。
【采写】南方+记者 蔡华锋
【剪辑】南方+记者 许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