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边检:“个人游”20周年之际,北上港人首次超越赴港旅客

南方+

7月28日,是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开通20周年。与香港仅一水之隔的深圳,成为连接内地与香港乃至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中介地”。深圳边检作为深港两地之间互通的桥梁,承载着两地经贸往来、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回乡探亲等庞大客流量,见证了深港“个人游”不断发展进步的20年。

20年查验大提速,全力保通关

“20年来,我们的查验方式,包括口岸的通关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圳边检总站边检处副处长金建伟说。

你知道吗?我们如今通关经常走的快捷通道其实是2005年率先在罗湖口岸启动的。“05年之前,深港两地的口岸,经常出现客流拥堵、大排长龙的问题,特别是罗湖、皇岗口岸。05年,我们在罗湖口岸启动了这个快捷通道,一经启用,就推广至全国。”金建伟介绍。

到了2007年,深圳还通过增开福田、深圳湾两个口岸,缓解口岸的通关拥堵问题。承载“西部通道”功能的深圳湾口岸正式开通,并实行“一地两检”查验模式。深港双方工作人员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联合执行查验任务,极大提升了通关效率。

同样,深圳湾口岸的成功探索,为西九龙站口岸开通奠定了基础。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开通,同样实行“一地两检”查验模式。

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近年来,边检人员从用肉眼查验证件,再到利用电脑、阅读器等技术设备查验,边检人员工作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同时,不断优化勤务模式,通过增加通道数量、简化检查手续、延长通关时间、建立验证代号章制度等多项举措,确保口岸通关畅通有序。

港人北上趋势明显,赴港旅客数尚未回到复关前水平

提及“个人游”通关对深港两地的影响,金建伟表示按照往年的数据来看,赴港游客数量远超北上港人,因此他认为通关对香港旅游业有很大促进作用。但今年恰恰相反,他表示日前北上港人的数量首次超越了赴港游客,真正实现了“双向奔赴”。

据统计,从深港口岸全面恢复通关以来,深圳边检总站已先后保障内地至香港高铁全面恢复,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超7000万人次、交通运输工具超350万辆(艘、架、列)次。其中,7月1日以来,深圳各口岸日均出入境人数达50.4万人次。

“目前香港来深圳这边的人数比我们内地去香港那边的人数要多”金建伟说,他认为这与深圳近期举办的消费节和文化类活动增多息息相关。“活动多了之后香港人反而来内地消费的比较多,特别是近期,周末来深的香港人非常多,单从港澳居民来讲,每个周末的人流量已经超过了复关前的人数了。”

不过,金建伟表示内地访港旅客数量目前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体量,只达到七成左右。“之前最高的时候,是2019年,单日客流量就能达到100万人。”而目前,往返客流量最高只达到71万余人。

“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全新通关模式指日可待

谈及未来是否采用更为便利的通关模式,金建伟向笔者透露,深圳和香港特区政府会在完成重建的新皇岗口岸实施“一地两检”安排,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研究推行类似“两地一检”的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

据了解,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是一种全新的通关模式,目前已在珠海和澳门之间的部分口岸开展。这种模式下,出入境双方的快捷通道在两地口岸边界线上并排建立,旅客只需排一次队、检查一次证件,便可经过出入境双方的检查区域,完成两地的出入境手续。

“这种通行方式需要有两地的政府以及我们的查验单位要密切的协同来实现,”金建伟介绍,该模式预计只针对频繁往来深港两地的人员。

【撰文】刘颀颖

编辑 程德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