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后代、消防员、退伍“老兵”……直击2023秋季征兵体检现场
“矢志奋斗书写无悔青春,携笔从戎谱写人生华章!”红底金字的征兵标语下,一群目光坚定、精神抖擞的少年正列队跑过,为接下来的外科体格检查做着准备。
7月28日,广州市海珠区秋季征兵体检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有序展开。据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武装部介绍,本次秋季征兵辖区内共有938人报名,671名应征青年进入体检环节,其中大学生595人(含研究生4人),占比达到88.7%。
征兵体检是入伍的第一道防线,担负着向部队输送身体健康、素质过硬人才的任务。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应征青年按编号分批进行外科、内科、眼科等项目检查。
新疆小伙想当海军去看海
“我的家在新疆,所以一直特别想去看海,第一志愿就填了海军。”新疆消防救援总队巴州支队若羌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田照源告诉记者。
田照源的父亲曾服役于新疆喀什兵团武警三支队。从小听着父亲讲述军营故事,翻看军旅生涯的照片,他早早立下了投身军营,报效国家的志向。为了打好应征入伍的身体基础,提升自己的能力,临近毕业前,他回到新疆成为一名消防员,参与体能和火灾扑救等训练。目前,他正负责大队宣传和外勤防火监督工作。
“完成学业后我感到无比激动,因为距离自己的军人梦想又近了一步。我希望未来能够长期扎根军营。”他满怀期待地说。
同样是在毕业季,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黎涛在校园看到征兵宣传海报,毫不犹豫响应号召,报名应征入伍。“我的父亲就是军人,他的言传身教让我从小对军人职业产生向往。”黎涛说,父亲常告诉他,好男儿就要去当兵。
“我非常感谢海珠区征兵办和学校老师们的帮助、支持和鼓励,也希望不辜负父母的期盼,努力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人民子弟兵。”黎涛说,参军是他从小到大的梦想,这个梦想也得到了家庭、学校、朋友的支持。“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发挥专业所长,在部队做一名军医,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3岁的“老兵”,再次入伍
在同批报名的年轻人中,今年23岁黄贤栋已经是一位“老兵”了。他曾于2019年参军入伍,在部队期间荣获过“四有优秀士兵”, 2021年退伍复学。如今,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选择再次报名参军。
“退伍后,时常回忆起在部队坚定目标,和战友一起努力的时光,感到很充实且富足。”黄贤栋说,在部队的那两年,他培养了强健的体魄,人也成熟稳重了不少。
参军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黄贤栋举例说,当年和他一起退伍回到学校的同学被分在一个宿舍,过去的日子里,他们每天早起运动,互相督促学习。如今,室友中有人继续读书深造,也有人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而他选择回到部队。
“这一次,我想在部队留下来,干出一番事业。”谈及未来,黄贤栋信心满满。
对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何青松而言,参军报国是一次跨越几代人的亲情交流。他的曾祖父何大润在1933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战争中光荣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基于这份特殊的血脉传承,何青松在读高中时,心里就埋下了参军梦的种子。
“未来,希望可以在军营里磨砺自己,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站出来,有所担当。” 如今,22岁的他正式踏上了“圆梦之旅”。
@应征青年,体检前,这几点要注意
相较于普通体检,征兵体检标准更高,要求也更严格。
本次体检的总检医生,健康管理科副主任医师钟乃瑞告诉记者,外科检查中,肘关节畸形、脊柱侧弯、膝内翻、扁平足等细微的问题都会影响到体检结果。“除此之外,眼科视力和内科心电图检查应征青年也要重点关注。”
对此,钟乃瑞建议,应征青年在日常应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减少对肝功能、视力等检查结果的影响。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陈子阳 南方+记者 孟健
【摄影】南方+见习记者 苏韵桦 实习生 陈建壬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